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余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作品评述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余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苏轼与朋友刘贡父相聚登上黄楼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提到了作者与朋友都离开了故乡,已经有十年没有相见,彼此相聚在黄楼中,宛如时间凝固,仿佛只是天地间的一隅。作者回顾了过去的岁月,称这些年来经历了一连串的不顺和困境,自己的才华也因为计划不周而显得黯淡无光。然而,作者仍然怀念与贡父、灌夫等志同道合的好友相交的时光,虽然不能与他们一样守节,但对桓须等文学家的作品却颇有兴趣。在黄楼中,作者与朋友们共同欣赏着雪景和明月,吟咏作诗,表达出新颖的思想和意境,并通过指画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他们不仅自己写了许多赋文,还创作了六幅图画,给人以耸人听闻之感,鼓励着其他的文人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不能到达吴地(指吴越地区)的遗憾,希望不要让那些有才情的文人因为不能游历而感到怨懟。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友谊、文学和自由创作的向往和思考。作者通过与刘贡父登上黄楼,回忆过去的交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他自嘲地提到自己的计划不周和境遇不顺,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却从未减退。作者在黄楼中与朋友们共赏雪月,吟咏作诗,表达出对新颖思想和意境的追求,同时通过指画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他们的文学创作和图画给人以耸人听闻之感,鼓励其他文人也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不能到达理想之地的遗憾,希望那些有才情的人不要因此而感到怨懟。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黄楼中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友情、文学和自由创作的思考和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困境的反思、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创作的追求。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凝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文学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何处催耕早,宣城刺史先。旗麾明晓市,耒耜遍晴川。道咱欢声接,樽罍丽景鲜。似闻携百榼,分饷及高年。

东方龙君降灵女,腾飙曳烟轧腥雨。扑花扫海神为悲,玉帝封为九河主。贝宫铜龙刺云滑,彤台斗玉蛟柱八。琼丝络凤骑紫霞,金帖珑珑水晶袜。鳌头牵波月簌漉,翠幄银屏沓珠屋。倒窣天瓢浇火龙,九点齐州一时绿。挝钟欢饮邀万年,花宫盘盘象青天。湘妃献乐鼓冰弦,下窥四海销氛烟。

三年娠孕疑希有,千里乡关不共归。旅殡新坟今宿草,西风老泪更沾衣。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禁篽初晴,见万年枝上,工啭莺声。藻殿连云,萍曦高照檐楹。好是帘开丽景,袅金炉、香暖烟轻。传呼道、天跸来临,两行拱引簪缨。看看筵敞三清。洞宝玉杯中,满酌犀觥。烂熳芳葩,斜簪庆快春情。更有箫韶九奏,簇鱼龙、百戏俱呈。吾皇愿、永保洪图,四方长乐升平。

苍颉书成能哭鬼,不知鬼谷事如何。仪秦尚学先生术,料得先生术更多。

仿佛之间一倍杨。

山空不隐响,一叶落还闻。龙去遗荒井,僧归礼白云。虫丝昏画壁,岚气湿炉薰。睡思浑无奈,茶瓯易策勋。

下马过天津,听传禁漏频。惟怜一桥月,曾照六朝人。金剥宫门安,红飞粉壁尘。中官来宿内,因问帝乡亲。

林下提壶招客醉,溪边杜宇劝人归。可怜白酒青山在,不醉不归多少非。

天教占了,百花头上,和羹未晚。

欲从蒲涧问安期,仙事茫茫不可知。何许寸根仍穊节,解教霜鬓却青丝。风流公子茝兰伴,憔悴骚人香草诗。乞取萧疏映窗几,苍然常揖岁寒姿。

小立娉婷,歌声低遏行云住。不胜珠翠。玉面慵梳洗。除却姚黄,魏紫谁堪比。君描取。卷中人美。得似崔徽未。

阴崖古木挂藤萝,下有神龙阅世多。荇带水衣闲自舞,鲦鱼石蟹戏相过。岂知霖雨为何事,自喜红尘不到他。落叶满林送去路,牧童相引到山阿。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此诗解嘲仍索闹,举似先生应绝倒。

废宫荒苑莫闲愁,成败终须要彻头。一种风流一种死,朝歌争得似扬州。

秋归虎豀月,摧锡入云松。又向深山住,还闻古寺钟。出生供野鸟,持况伏潭龙。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

雅颂意久不闻,周孔业将遂堙。若要兴减继绝,不妨动地惊人。

簇簇竟相鲜,一枝开几番。味甘资麹糵,香好胜兰荪。古道风摇远,荒篱露压繁。盈筐时采得,服饵近知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