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

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
六籍虽云诵,于道竟何如。
晚途弃末学,农圃以为师。
方春治台笠,南亩秉鎡基。
出入田水间,沾湿岂暇辞。
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
沮溺自辞世,小人安敢期。

作品评述

《耕田》是明代袁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窳薄非令器,容受固不宜。
六籍虽云诵,于道竟何如。
晚途弃末学,农圃以为师。
方春治台笠,南亩秉鎡基。
出入田水间,沾湿岂暇辞。
但愿秋谷成,童稚有粥糜。
沮溺自辞世,小人安敢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袁凯对耕田劳作的思考和感悟。诗中作者以自身的窳薄之身,表达了自己并不适合从事高官厚禄的职位,因为他心中所容纳的东西并不适合这样的角色。他提到自己虽然有过六经的学识,但在实践中并未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对于人生的道路又有何意义呢?

诗中,作者在晚年选择抛弃了学识渊博的职业,而选择了务农,将农田视作自己的导师。他用"治台笠"来形容自己在田间农忙的场景,用"秉鎡基"来表达他对农田的执着。作者在农田中来回走动,尽管身体被湿润所沾,却从不推辞,表现出他对农耕劳作的敬重和坚持。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希望,希望农田能够丰收,为童稚们带来丰盛的粥糜。作者自谦地说,他已经放弃了世俗的名利和追求,也不敢期望小人们能够理解和欣赏他的选择。

赏析:
《耕田》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耕田劳作的热爱和追求。通过与高官厚禄的对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冷漠,并选择了务农这一朴实而充满生机的生活方式。他将农田视为自己的师傅,对农耕劳作充满敬重,并表达了对农田丰收的期盼。

这首诗词展示了袁凯对于人生道路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对于现实社会的价值观提出了一种反思。诗中的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农田劳作的虔诚和对小人心态的嗤笑。通过对自然劳作的赞美和对名利追逐的批判,诗中透露出一种追求简朴和真实的人生态度。

总之,《耕田》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农田劳作的热爱和对名利追逐的反思,展示了一种追求简朴和真实的人生态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价值内涵。

诗词推荐

居人怜客千里来,扫堂为客致酒杯。夜阑再拜客辞去,尊前美人不成舞。阳关八叠倒玉船,销魂此地自年年。船头旗竿船尾柂,南游江海北长安。长亭出城十余里,柳边人家饭游子。少年此地几经过,白头相逢可奈何。

人生百岁未易满,我已五十仍加三。异县长怜九月九,故园远在南山南。绿尊青眼旧相得,黄菊白头还好簪。明晨汝辈早同出,脚力跻攀吾尚堪。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万物珍那比,千金

歌喉弦指粉红腮,群拥山翁醉玉颓。政恐真欢犹是假,不如邻妇哭真哀。

自拟今春怀抱开,林扉时复扫荒苔。沙头鸥鸟休飞去,野外梅花许折来。多少误人空识字,从容留客不衔杯。题书遍问诸名胜,肯入庐山般若台。

梦下瑶台,神飞阆苑,自叹尘寰久客。三人成周,望皇居帝宅。荡兰桨、伊阙波涛,曳玉杖、洛阳阡陌。独踌躇、武烈文谟,天垂晚,月生魄。故人少,别怀多,引壶觞自酌,谁怜衰白。群仙问我,尚低头方册。共云将、东过扶摇,遇鸿濛、顿超玄默。待功成,翳凤骑麟,把蟠桃摘。

五丈原头动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将星堕空化为土,炼石心劳竟何补。侯归上天多旧伍,羽为前驱飞后拒。忠魂不逐降王车,长卫英孙朝烈祖。

春归花谢日初长,燕语莺啼各息忙。何故游人断来往,绿阴殊不减红芳。

十八年来老眼枯,只今白尽旧髭须。假饶梦里重相遇,知汝犹能认我无。

早畏危机避巧丸,长安未到意先阑。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闲驾柴车无远近,旋沽村酒半甜酸。群儿何足劳情恕,胸次从初抵海宽。

黄金陌,茫茫十里春云白。春云白,迷离满眼,江南江北。来时无奈珠帘隔,去时着尽东风力。东风力,留他如梦,送他如客。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蟹螯今在左,欲拍酒船浮。

乱来身世羡沙鸥,雪后溪山粲两眸。不用东床呼外舅,当年雅契在仙舟。

宴寝奉朝鸣采玉,良辰袭庆表长丝。仰承中壶垂芳裕,永播周南逮下诗。

空里情知不著花,逢场将病当生涯。蒲团软暖无时节,夜听蚊雷晓听鸦。

秦法烦苛霸业隳,一夫攘臂万夫随。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

昨来风日较暄些,破晓来游特地佳。也自低头花下过,依前撞落一头花。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客裹无聊久合并,梦回南北昧平生。苦吟风月唯添病,独冒烟岚促去程。城外诸峰迎落照,花边白犬吠流莺。阮途未用嗟漂泊,自有孤云识此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