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戊戌九日感怀

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
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
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

作品评述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是元代叶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急登高野客伤,
悲笳声里过重阳。
正须击剑论《孤愤》,
何暇携壶举一觞!

白骨不埋新战恨,
黄花空发旧枝香。
寒烟冷日东篱下,
西望柴桑路更长。

译文:
风急迅猛,登高的野客伤感万分,
悲凉的笳声中度过了重阳节。
现在正是应该击剑讨论《孤愤》的时候,
哪有时间携带酒壶举杯庆祝!

那些尚未埋葬的白骨仍然怀着新的战斗之恨,
黄花虽然绽放,但已不再散发过去的芬芳。
在寒冷的烟雾和冰冷的阳光下,我站在东边的篱笆下,
向西望去,柴桑的路似乎更加漫长。

诗意和赏析: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描绘了元代的社会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情。诗人以野客的身份登高远眺,感叹风势的急速,象征着时局的紧张和不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诗中的重阳节象征着团圆和欢乐,然而悲凉的笳声却将诗人带入了伤感的氛围中,揭示出他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生活的痛苦。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战斗的厌倦之情。白骨不埋代表着历史的未埋葬之痛,诗人感叹新的战斗恨意不断涌现。黄花虽然开放,但已经失去了过去的香气,象征着社会的衰败和人们的苦难。诗人站在东边的篱笆下,寒冷的烟雾和冷漠的阳光环绕,西方的柴桑之路越发漫长,暗示着困境和无尽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动荡时代和个人遭遇的痛苦和忧愁。诗人的内心感叹和对现实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展现出元代诗歌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诗词推荐

攻玉为方盘,可据以饮食。又可安文枰,两仙相对奕。簿书应接罢,胥不留踪迹。散步到其间,如临苍山壁。下有清冷波,滟滟欲侵席。坐兼仁智乐,岂独烦襟释。长沙春正妍,樽酒会嘉客。好事清河翁,题名刻之石。

洛阳四时常有花,雨晴颜色秋更好。谁能相与共此乐,坐对年华不知老。

关外山河阔,城边卉木腓。露浓蝉始罢,风急燕犹飞。不雨云中薄,澄沙水自微。善哉吾祖叹,能此送将归。

肃肃初停照,熙熙顿得春。人知受天赐,为我乐尧民。体垢便搔抑,坐多忘欠伸。阶除失余润,窗户走游尘。

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碧瓦万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波光滟滟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此地近除新太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槭槭严风夕,烟含蕙炷清。灯生花里艳,雨作雪时声。旅梦回残角,吟怀绕废城。寂然群动息,吾亦世纷平。

空手东来已十霜,依然空首□回樯。明明一片祖师意,莫作唐朝事举扬。

馺娑蜚廉次第开,鸣鞘传跸自天来。云随彩仗低临幄,柳压金堤翠入杯。槛倚柔风丝缥缈,花翻丽日影徘徊。上林春色长如旧,玉辇嬉游岁岁陪。

一曲吴歌酒半酣。声声字字是江南。书凭仙苑青鸾递,花助妆楼粉蝶衔。飞燕瘦,宝儿憨。已妍还慧更岩岩。无因翦得湘江水,与蘸春云作舞

山锁松行一迳遥,峰回楼殿更岧嶢。飞来双鹤知何处,只有泉声下碧霄。

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风光闲寂寂,旌旆远悠悠。丞相府归晋国,太行山碍并州。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落拓刘郎醉未醒,少年名字以诗行。流传谩有南朝体,萧寺如今白发生。

小姑小年嫁彭郎,大姑不嫁空自孀。小姑有夫似织女,大姑无夫如阿姮。卢兹也曾作媒妁,执柯教与五老约。东方一老差妙龄,匹似彭郎却老成。大姑背面啼更道,岂有老人会年少。大姑年来年去今亦老。

秋中帝里经旬雨,晴后蝉声更不闻。牢落闲庭新病起,故乡南去雁成群。

洛阳人物旧传夸,殊县相依得贾鼓。鲁殿独余多劫火,玄都看尽几番花。寓怀不但篇章好,评古犹多论议哗。问我若为成间阔,路经墟落苦嫌赊。

身口真相累,风霜得备尝。即今歌匪兕,未憗反屠羊。辟谤规闲口,因衰再覆觞。不知诗酒外,何计逭悲凉。

饮冷寒中不自知,故应病骨易尪羸。老人素懒何妨病,太守兼容得自私。雨汗欺风元自湿,火云挟日故行迟。江楼清绝真孤负,正是斋居禁酒时。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科举有衣钵,临行问细君。梅花入征梦,杨叶砺功勋。俨对丹对日,捷排阊阖云。政须及边事,毋惜齿牙论。

乾枯如我真何用,谩结蒲团竹椅缘。缄口向人无一语,此灯他日遣谁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