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江源张宽儒承事词

善颂堂下几生刍,{左牛右羊}{左牛右可}墓西千辆车。
邑人清泪堕不已,食客行歌悲有余。
家法新增小戴礼,生涯半用计然书。
平生阴德知多少,势等岷峨报亦徐。

作品评述

《挽江源张宽儒承事词》是宋代李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张宽儒在江源的墓前,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诗词通过描写张宽儒的墓地,展现了他生前的品德和功绩。首句"善颂堂下几生刍"表达了他生前深受尊敬的品德和德行,让人们对他的一生充满敬仰。接着的"左牛右羊"和"墓西千辆车"描绘了他的丧葬场面,显示了人们对他的追思和哀悼。

诗中提到的"邑人清泪堕不已"和"食客行歌悲有余"表达了人们对张宽儒的感伤和哀思之情。他的亲友和乡邻们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泪,而那些受过他恩惠的食客们则以歌声表达了内心的悲伤。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张宽儒生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家法新增小戴礼"表明他在家庭生活中推行了新的礼仪规范,展示了他在家庭中的尊重和谦和。"生涯半用计然书"则揭示了他平生为官治事的谨慎和用心。

最后两句"平生阴德知多少,势等岷峨报亦徐"表达了张宽儒为人行事一直秉持的价值观。他的善行和善德得到了众人的认同和尊重,他的功绩将被岷峨山报答,报应会慢慢显现。

这首诗词以深沉的哀思和对张宽儒的赞扬之情为主线,通过具象的描写和间接的暗示,表达了对他高尚品德和丰功伟绩的怀念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宋代社会对道德真善美的追求和崇尚。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已是山寒更水寒,酸风苦雨并无端。诗人瘦骨无半把,一任残春料理看。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新发从渠白,旧颜疑我非。莫嫌冠易堕,且喜虱无依。镜里星星出,梳来日日稀。长惭老松树,翠鬣沐烟霏。

寂淡无馀念,泠泠诵佛言。清香飘静夜,明月冷闲轩。幽壑来精怪,霜林息断猿。堪嗟浮世里,尘事竞暄暄。

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城方四百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君马三渡白沟河,沟水东流青草多。踞鞍顾盼聊试耳,伏枥悲歌奈老何。古人千金重然诺,把臂况受生列讬。肯先申白独辞楚,且伴机云双入洛。道远始知离别苦,地僻应思宦游乐。荣名日久当日厌,浮生花开又花落。平世应无战国材,选贤何日到金台。寄声玉堂老仙伯,桂树秋风归去来。

水墨三十年,一枝更一节。工夫不争多,尽立庭下雪。

青丝茵褥是柔莎,白苎衣裳胜绮罗。千树桃花红一色,春光谁道不须多。

废圃馀荒径,扶筇独往来。未愁风说叶,生怕雨添苔。得与民心乐,何妨笑口开。神龙应念我,落日首重回。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谷水潺潺。木落翩翩。孤禽失羣。悲鸣云间。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去国秦公子,穷途阮步兵。别离如昨日,豪杰毕平生。江月为谁好,巴船何处行。高秋伴摇落,早发若为情。

平生施迂斋,剧谈高安郡。山川固清远,得士且韵胜。就中拔其尤,游子盖袖领。长哦唱醉诗,使我醉复醒。前年客游杭,冰雪滞归{左舟右定}。相逢逆旅间,一笑交已定。近闻寄书来,谆复问名姓。如公真骐骥,顾我乃下乘。岁晚傥不遗,庶几望三径。

老子生来世法疏,白头思欲把犁锄。摩挲此腹空无物,侥幸虚名愧有馀。憔悴不堪渔父笑,寒温无益贵人书。诗家幸有严华谷,襟谊犹能眷眷予。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光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春水涵波绿渺瀰,江南芳草又离离。谢家元住青山郭,郄氏近攀丹桂枝。衣下香囊非尔好,床头诗卷愧吾痴。中林独处仍多病,早晚能来慰所思。

清切临风笛,深明隔水灯。堆场穿鸟雀,暗溜入沟塍。年使扶行老,船催趁渡僧。兹游恐未已,著句续先曾。

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锺我辈情。每带余酲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轩窗风过书签乱,洲渚潮生钓艇横。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始知万岁声长在,只待东巡动玉鸾。

溪上春云与浪飞,溪头春水鮆鱼肥。闲人只是闲无事,日出船来月出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