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巨山赋蜡梅因成四首

尖萼破微霜,明犀透清暾。
不有朱紫繁,那知中色尊。

作品评述

诗词:《张巨山赋蜡梅因成四首》
作者:刘子翚(宋代)

诗意和赏析:
《张巨山赋蜡梅因成四首》是宋代文人刘子翚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蜡梅花的美丽和珍贵,表达了作者对于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蜡梅花为主题,蜡梅是一种在寒冷的冬季绽放的花朵,象征着坚韧和希望。诗词开篇以“尖萼破微霜,明犀透清暾”来描绘蜡梅花的形态,尖锐的花萼穿透微霜,透出明亮的光芒。这种描写方式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美好事物在寒冷环境中的难能可贵。

接着,诗人写道:“不有朱紫繁,那知中色尊”。这句意味深长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蜡梅花的珍贵与独特之处的赞叹。蜡梅花没有繁华艳丽的朱红和紫色,但它却能在严寒中傲然开放,展现出中色的尊贵和独特之美。作者以此来比喻真正的美并不在外在的繁华和艳丽,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精神的升华。

这首诗词通过对蜡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纯洁、坚韧和内在美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和逆境时保持坚韧的品性,并认识到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外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光芒和品质的升华。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表达方式,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一阳不受群阴壅。残历行间冬破仲。云低吹白腊寒浓,梅小绽红春意重。湖山千里勤飞控。淑气冲融披水冻。笑携雨露洒民心,暗聚精神交帝梦。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当时丈人殁,虽少守孤儿。以及成名誉,何尝厌藿藜。暮年终飨福,阴骘不应欺,莫使碧江上,独传陶母碑。

极目生晚照,幽情眷兰芷。白苹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碧瓦朱栏已半摧,强呼歌舞试樽罍。邦人莫讶心情嬾,新出莺花海里来。

风雨江头思故人,东南烟水湿青春。宛溪东岸垂杨树,想见烟眉亦解颦。

天宇秋云阔,愁多日日阴。山川相惨淡,物色自萧森。雁失空中影,钟沉风外音。分明含雨意,何事不为霖。

青琐春间漏点迟,博山香暖翠烟微。隔帘谁撼金铃响,知是花间燕子归。

多谢东君为主张,十分霜雪十分香。开时已办和羹料,肯作风流时世装。

尺一西来唤我归,扁舟正是泛淮时。功名不复平生梦,物色能销几首诗。去国九年嗟已老,暮途双节偶然持。一丘一壑真吾事,惭愧夔龙集凤池。

移家营别墅,□径竹扉开。泉满疏渠放,花多借地栽。壁间田器挂,窗里浦帆来。自恋居幽乐,谁言是弃材。

我闻龟头山,乃在麻城县。东离八十里,高峻远先见。伸向南行,欲桥仍俯颤。巨吻谽谺张,穹脊坼绞现。锐峰尾突扬,垂陇足深浅。戴石被介甲,嘘云零雨霰。仿佛洛书出,峍兀海鳌抃。绵延地一舍,巇险行不遍。形貌肖灵真,活动生孽变。不知在何时,传自旧俗谚。窃食太仓米,官耗岁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陵前春不尽,陵下夜何穷。未信金蚕老,先惊玉燕空。挽移兰殿月,笳引柏城风。自此随龙驭,桥山翠霭中。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五郡驰驱两月忙,少城春事杳相忘。鷅鹠鸣处韶光老,鹈鴂声中旅思长。曾为青山迂客路,莫偕红旆访仙乡。浣花时节归期近,犹及遨头共一觞。

苍璧新敲小凤团。赤泥开印煮清泉。醉捧纤纤双玉笋,鹧鸪斑。雪浪溅翻金缕袖,松风吹醒玉酡颜。更待微甘回齿颊,且留连。

皆救眼前急,锥刀蕴利名。愚心违善道,慧眼自分明。大海波浪没,深山栋木成。旁求存古意,后学法先生。

君来乞诗别,聊与怆前程。九野未无事,少年何远行。商云盘翠险,秦甸下烟平。应见周南化,如今在雍京。

果核无殊性,惟榴有北南。红榴满天下,不似玉榴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