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东阳道中

扑面征尘去路遥。
香篝渐觉水沈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作品评述

【注释】
  ①代人赋:代人所作。按:一本题作“东阳道中”。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稼轩早年宦踪,似无缘至此。词系征人思家之作,本事亦不可考,不似稼轩自我抒情之作。权置此。以下诸作均系年莫考者。  征人思家之作,清丽隽永。“山无重数”以下皆山中行旅景色,清秀深幽而又生气勃勃。结拍遥应篇首,点出怀人主旨,抓住生动细节,以夸张手法画出一个情意痴浓的马背相思者的形象。
  ②“扑面”两句:一写闺房,一写征途,倒装句法,言黎明拂晓时分,征人离家上路。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香篝(gōu勾):一种燃香料的笼子。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③“山无”两句:青山四围,无名花娇。周遭:周围。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
  ④“人历历”三句:描绘部队行军情状。历历:分明貌。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萧萧:马鸣声。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
  ⑤“愁边”两句:不住摇鞭吟诗赋愁,以致摇脱了鞭上的碧玉梢头。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这首词中的“东阳 ”,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 。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不假装点 ,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重叠叠的山峰 。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 ,催马加鞭,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萧萧 ”,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青山绿水之间 ,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 。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 。“愁边剩有相思句”,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所谓的“ 愁边 ”,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相思 ”,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现出来 。“碧玉梢 ”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 ,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炎祚昔昏替,皇基此郁盘。玄命久已集,抚运良乃艰。南厄羊肠险,北走雁门寒。始于一戎定,垂此亿世安。唐风本忧思,王业实艰难。中历虽横溃,天纪未可干。圣明所兴国,灵岳固不殚。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鹧鸪天

寒泉背石老松根,禅室幽人古像存。长恨千年无屈宋,楚招难与此遗魂。

鹧鸪天

山沍雪云低,荒芜略有蹊。逢人多说虎,隔坞忽闻鸡。寒剖蜂房户,晴分麦町畦。迩来神亦健,薄饭厌羹藜。

鹧鸪天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哀容今共尽,凄怆杜陵田。

鹧鸪天

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鹧鸪天

神既贶施,嗜我饮食。申以累献,以承灵亿。神方常羊,咸毕我觞。于再于三,于诚之将。

鹧鸪天

去年徂暑桃源过,今岁秋高到武夷。不遇名山一来访,箧中宁有此山诗。

鹧鸪天

向老思旧交,欲见恨无翅。前时君来都,欣喜乃一至。亦既勤我怀,酌酒去拘忌。自从离洛阳,此会无三四。谢尹最贤豪,已嗟存没异。因酬马上篇,遂写相逢意。

鹧鸪天

渴泉饮罢过别枝,株守山林得便宜。伸手攫拿野僧果,贵游玩弄如儿嬉。膏粱恣欲甚丘壑,苞苴剩把实囊橐。本然无物抛乞与,纵有腥膻医无药。劝汝俦侣只依僧,残斋剩核亦洁澄。切勿自照具人面,便尔忘却当初洞口呼不应。

鹧鸪天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鹧鸪天

水泛沟塍意欲餍,凌晨还复雨廉纤。早秧未颔犹须插,晚谷无多不更{土冉}。

鹧鸪天

不向杯中觅圣贤,独於山水意悠然。相门事业方传世,官路升沉祗信缘。万卷图书资博约,九衢车马任颠连。翠微卜宅须相近,且住蓬壶小有天。

鹧鸪天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鹧鸪天

交游二十载,恐负壁间名。图籍有真味,林泉无俗情。我方穿短履,君始彯长缨。出处今殊致,同司山月明。

鹧鸪天

尘外分明一锦屏,南楼相对竞峥嵘。却缘造化生来别,不信丹青画得成。

鹧鸪天

碧云诸友尽黄眸,石点花飞更说无。岚翠湿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临湖。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争似楚王文物国,金镳紫绶让前途。

鹧鸪天

潘阆祠前在,天教得此邻。百年传盛事,一巷两诗人。老境差磻水,高风想富春。但教樽有酒,不必更言贫。

鹧鸪天

采采东篱亦易寻,悠然见处孰知心。心曾目送飞鸿否,谁不能近叔夜琴。

鹧鸪天

陇雉双飞草深碧,陇上老人长叹息。我生今年七十余,手脚胼胝面黧黑。男婚女嫁知几时,短衣褴衫才掩膝。昔年召募度流沙,万里归来鬓如雪。殷勤荷戟还荷锄,石田峣嶰牛蹄脱。牛蹄脱兮空汗流,独坐茫然心断绝。

鹧鸪天

清虚外托内营财,手运牙筹亦富哉。不料晋朝名位上,士风如是亦堪哀。

鹧鸪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