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渎龙王庙晚眺

沪渎高城今已残,独余木叶洒惊湍。
风云浩荡时将暮,江水萧条龙亦蟠。
千里吴乡多战伐,孤舟蜀客转饥寒。
弊裘涕泪兼新旧,终日思家敢怨叹。

作品评述

《沪渎龙王庙晚眺》是袁凯创作的一首明代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沪渎高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思乡之情和对战乱时局的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
沪渎高城今已残,
独余木叶洒惊湍。
风云浩荡时将暮,
江水萧条龙亦蟠。
千里吴乡多战伐,
孤舟蜀客转饥寒。
弊裘涕泪兼新旧,
终日思家敢怨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沪渎高城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袁凯对乱世时局和离乡别井之苦的思考和感叹。

诗的开篇写到沪渎高城已经残破不堪,只余下洒落的木叶,形象地表达了当时战乱频发、城池破败的情景。接着,诗人运用"风云浩荡时将暮"的形象语言,表达了时代的变迁和乱世的沧桑感。江水萧条,龙也蜿蜒盘旋,以龙喻战乱、动荡的时局,进一步强调了诗中的主题。

接下来的几句诗从地域和个人角度出发,描写了吴乡的战乱和蜀地客人的困境。"千里吴乡多战伐"描述了战乱频繁的吴地,"孤舟蜀客转饥寒"则描绘了身处异乡的蜀地客人忍受饥饿和寒冷的困苦。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当时时局的艰难和人民的疾苦。

最后两句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弊裘涕泪兼新旧,终日思家敢怨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不满。"弊裘"象征着贫困和颠沛流离,"涕泪兼新旧"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尽管思念家乡,但诗人还是敢于对生活和命运发出怨叹,表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袁凯对乱世时局和离乡别井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抗逆境的启示。

诗词推荐

云木栖乌未动,风庭警鹤先鸣。残夜百灵夙驾,人间鼻息雷惊。

六十行年两鬓苍,兴来犹爱引杯长。黄翁垆下山河远,酒母车来驿传香。碧落侍郎烧鼎诀,粉闱仙客驻颜方。三斟卯饮心无事,一枕亡何是故乡。

锦镜池面溶溶水照空,春风花影落青铜。倚栏拟作机头看,已堕阿师圈{左衤右贵}中。

时新满座闻名字,别久何人记色香。叶似杨梅蒸雾雨,花如卢橘傲风霜。每怜莼菜下盐豉,肯与葡萄压酒浆。回首惊尘卷飞雪,诗情真合与君尝。

隔帘草树隔溪山,密密深深洞启关。水色山光无障碍,南风送入乱书间。

法家高议集朝緌,成绩连茅被帝晖。均赏已知羊胃灿,铭恩偏觉鼠肝微。泥涂枉入鸿钧用,腹背还凭逸翮飞。天禄半生阗眩病,犹堪持帚扫朱扉。

行脚不到庐山,住院只在江浙。偏要冷笑诸方,忘却自家百拙。讨便宜,破邪说。一锥一劄,不妨凛冽。

暮钥严温省,宵铃静浴堂。银花无奈冷,瑶草又还芳。梦入闻仙吹,班清犯晓霜。帝阍何所叩,一炷祝尧香。

宫使传呼驾出忙,芙蓉小苑尽生香。长门深锁无由见,不及飞花绕玉床。

柳老黄鹂迁别树,花残粉蝶绕空林。道人不管春光去,看了红芳有绿阴。

官身肯听俗,人事直强亲。开窗对修竹,笔墨得具陈。俗子有时来,挥去防怒嗔。相看久不厌,陈子清且真。昨宵一雨余,村村农事新。我亦思驾言,出门免冲尘。是邦亦有园,以鸟视其人。宁从穷苍居,鸡犬喧四邻。刘君方授徒,曾君说人伦。室屋不寻丈,猗猗几长身。未嫌酒杯薄,政爱

恳告前言,师前重审。传来秘诀元来恁。方知我是一鳌鱼,素鳞晃日如铺锦。坦荡无拘,逍遥恣任。利名识破干求甚。专归物外下功夫,清心

淋漓百榼宴江楼,秉烛挥毫气尚遒。天上但闻星主酒,人间宁有地埋忧。生希李广名飞将,死慕刘伶赠醉侯。戏语佳人频一笑,锦城已是六年留。

下程疑颇早,店主劝予休。今晚莫贪路,明朝便到州。疏篱编马眼,新笋护猫头。六七岁童子,一人随数牛。

岁既晏兮孰华予?窃国者侯窃钩诛。东方玩世成饥饿,南郭仰天似槁枯。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辙釜中鱼。当时汾水楼船意,风起云飞尽感吁。

鬓眉雪色犹嗜酒,言辞淳朴古人风。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

梳行讹杂马行残,药市萧骚土市寒。惆怅软红佳丽地,黄沙如雨扑征鞍!

日日题诗待海棠,要从地主借绳床。偶因风雨愆期至,已是飘零学退妆。

缭绕春堤去欲穷,参差烟坞到还通。依依润柳侵晨雨,细细吹花傍午风。

也知水碓妙通神,长听春声不见人。若要十分无漏逗,莫将戽斗镇随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