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珂雪屋

积雪覆茅屋,僧居清更清。
浮生千劫尽,长日一灯明。
野鸟呼能下,山灵避不行。
旧时江月住,时听诵经声。

作品评述

《寄珂雪屋》是宋代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积雪覆茅屋,
僧居清更清。
浮生千劫尽,
长日一灯明。
野鸟呼能下,
山灵避不行。
旧时江月住,
时听诵经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景象,在茅屋上积雪厚厚地铺满,仿佛覆盖了整个房屋。僧人寂静地居住在这里,这里的宁静使得僧人的心境更加清净。时光荏苒,无尽的轮回终将结束,而长长的白昼中只有一盏灯火闪烁不灭。野鸟呼唤着飞落,山灵们却不愿离开。过去的时光里曾留下了江上明亮的月光,时而还能听到诵经声的回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和僧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宁静和超脱的意境。积雪覆盖的茅屋象征着世俗的尘嚣被冰封,僧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加专注于修行,心灵更加纯净。诗中的“浮生千劫尽”表达了对于生死轮回的洞悉,同时也寄托了对解脱和永恒的向往。长日一盏灯明的描写则强调了时间的长久和孤寂,也暗示了僧人对于内心光明的追求。野鸟呼唤而下,山灵却不行,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的互动,山林间的灵性使得人类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本质。最后,诗中回忆过去的江月和诵经声,渲染出一种乡愁和寂寥之感,也表达了对于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超脱的境界,展现了薛嵎对于禅修生活和内心净化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内心境界和过去回忆的交织,诗词传达了一种平和与超越的情感,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薛嵎(一二一二~?),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五(《宝祐四年登科录》)。官长溪簿(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二六《职官志》)。有《云泉诗》。 薛嵎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小院无人夜,楼高月迥明。偈吟诸祖意,茶试老僧铛。门掩园林僻,窗虚笔砚轻。殷勤供一笑,一笑可怜生。

青春易过不多日,白书得间能几人。有限光阴空役役,堆钱难买百年身。

弦歌密意寄南风,岂易形容长养功。地厚天高何以报,祝尧惟有寿无穷。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欲作空门补处人,如何头上裹头巾。曹溪一夜传衣钵,元是当年行者身。

萦纡白道转城腰,寂寞垂杨倚画桡。独自練光亭上坐,净慈烟雨看长桥。

玉琯葭灰昨夜吹,日华光暖向阳枝。东君乱点丹青笔,真宰忙挥造化椎。红日暗长人不觉,好花偷发蝶先知。后园无限桃兼李,留待新恩得意时。

懒把黄花插满头,正缘老大见花羞。年来颇恨儒冠误,好倩西风吹去休。

市井萧条烟火微,两衙散后雪深时。若无一曲传金盏,争奈衰翁两鬓丝。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残芦飒欲乾,枯柳渐已集。彼舟者谁子,被此玉蓑笠。寒鳞正依藻,垂饵安可及。此兴不在鱼,携竿雪中立。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旅食无端笑滞淫,邻居犹自费招寻。风流南郡谈经帐,羞涩长门卖赋金。送尽花神春未艾,检残药裹病偏侵。空江日暮灵妃曲,久向天涯负赏音。

此地常无日,青青独在阴。太阳偏不及,非是未倾心。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黄河彻底冻,白发通心白。虽有顾陆手,百巧画不得。

榴艳喷红,槐阴凝绿,薰风初扇微凉。新荷舒盖,翠色映波光。时见金鳞戏跃,听莺声、巧啭垂杨。谁知我,身闲无累,对景自襄羊。南堂。清昼永,瑶琴横膝,芸帙披香。负气冲牛斗,操凛冰霜。吟笔通神掣电,乘高兴、鲸吸飞觞。情何憾,君新未报,功业志难忘。

千载纷争共一毛,可怜身世两徒劳。无人语与刘玄德,问舍求田意最高。

雪晴霜树胜春红,回首临平杳霭中。正是诗人栖稳处,青山明月满归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