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大罗山李秀才

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
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
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
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作品评述

《赠大罗山李秀才》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罗山上的李秀才的赠词,描绘了李秀才命运坎坷的生活,以及作者对其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李秀才身处大罗山上,这里可能是他居住的地方。诗人称其为"大罗山上客",可见李秀才在当地是一个客居的人物。接下来,诗人提到"后主是宗亲",这里指的是宋朝的后主,也就是宋钦宗,表明李秀才与皇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秀才的同情之情。诗中说"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意味着李秀才可能因为专心于诗文创作而导致生活贫困。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文学为乐,但却往往生活拮据的普遍现象。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李秀才所遭遇的困境。诗人提到"荒年家口众",暗示他们在艰难的年景中,家中有许多人要养活,生活异常困难。而"少日鬓毛新"则用以形容李秀才年龄尚轻,但又遭遇了不幸。最后一句"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暗示李秀才近期又遭受了灾祸,他的命运如同孤星一般黯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秀才的生活困境和命运坎坷,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诗词抒发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秀才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

作者介绍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诗式》)

坐见一翁双鬓皤,只赢晓梦到无何。窗凉风透真成适,日出事生还更多。足弱已难堪蜡屐,齿摇初不为邻梭。回思螭陛班心处,日日奔趋向馺娑。

奉使南游多好景。

岸舣扁舟,江南有个人归老。簇新亭沼。分付还他了。凝伫晴空,一抹天边鸟。嗟潦倒。去多来少。莫问钟昏晓。

丽天疑有质,连贝各呈辉。森布标分野,群来捧太微。宵占贤士聚,晓觉故人稀。独喜旄头落,天山奏凯归。

乐天本才士,羽仪衬颉颃。脱身避祸机,遂得林泉尚。生爱香山游,死亦香山葬。悠悠醉吟魂,终古填幽圹。小堂松桧间,跻攀白云上。春日照伊流,素波明演漾。草枝岂有情,一步一囘望。

桥剪荷花两段开,荷花留我不容回。不胜好处荷桥坐,政是凉时蚊子来。

白日尊部短,青山枕上高。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传翁遗墨剩咨嗟,四海当年尚一家。大老不为今日用,小诗徒遣后人夸。兴来思跨巴滇马,归去方乘下泽车。燕麦兔葵僧舍里,何如梦得访桃花。

湖与元气通,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舟归,歌声逐流水。

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朱丝不用挂烧桐,一曲新丰为送公。后夜老松风籁静,皋禽不见月巢空。

好在曾夫子,宁知晤语期。倚毗离楚日,鼓吹入夔时。赤甲薰风近,黄堂淑景迟。相望邈坤轴,空咏竹枝词。

晓莺催系柳边舟,老陌东风拂面柔。客里又惊春事晚,梦中重续栝苍游。欢情饮量年年减,古寺名园处处留。却羡少年轻岁月,角声如此不知愁。

高低庭树晚风吹,脱叶应难恋旧枝。莫向秋深怨零落,春深还有绿阴时。

传得上林种,曾于艮岳栽。吾君无嗜好,不贡一株来。

绿醅春滟滟,绿水烟渺渺。百年散诞内,空以愁自绕。

别乘词锋不费磨,江山得助想经过。离情柳色长亭暮,愁绪梅腮细雨多。渭北论文须细与,洛南问业念如何。有时尺素频相寄,莫负东来锦鲤波。

凉蝉乱叫朝暮雨,独鹤不迷前后山。茶叶煮汤胜茗椀,栗花然火称松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