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给事(一作萧俛相公归山)

眼前轩冕是鸿毛,天上人间漫自劳。
脱却朝衣独归去,青云不及白云高。

作品评述

送李给事(一作萧俛相公归山)

眼前轩冕是鸿毛,
天上人间漫自劳。
脱却朝衣独归去,
青云不及白云高。

译文:
眼前的荣耀如同鸿毛一般微不足道,
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我都感到劳累。
脱下朝服,独自返归故乡,
青云之上,也不能与白云媲美高远。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赵嘏写给李给事(或称萧俛相公)的送别诗。诗人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李给事的敬重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诗中的“眼前轩冕是鸿毛”意味着虽然李给事身居高位,但在作者眼中,这些华丽的封衔和荣耀只是微不足道的细毛。诗中的“天上人间漫自劳”意味着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李给事都感到疲惫不堪。

诗人用“脱却朝衣独归去”表达了李给事辞去官职,返回故乡的决定,这显示了诗人对李给事勇于放弃权势和名利的敬佩之情。

最后两句诗“青云不及白云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对李给事追求内心自由的理解和认同。诗中的青云即指仕途,白云则是与自然和平相伴的自由状态,诗人认为追求个人内心的平和与自由比世俗的功名更高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李给事的敬仰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功名和追求自由的态度。通过对李给事的表达,诗人呈现了一种内心淡泊名利、追求个人自由和内心真诚的精神风貌。整体上诗词细腻、含蓄,意境空灵,表达了诗人对李给事的赞美和对追求内心自由的理解。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诗词推荐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喜老时。明著衣冠为士子,高谈仁义作男儿。敢於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六十七年无事客,尧夫非是爱吟诗。

相逢无间隔,万里一天风。与子元同姓,何劳问祖翁。

几年诗酒滞江干,水积云重思万端。今日南方惆怅尽,乐游原上见长安。

阎浮早已八千年,朝夕忙忙被业牵。一梦不惊尘劫苦,何如领取现光前。

老韩同传我多慙,意气相倾自不凡。忧患饱更俱白发,班行独立见青山。羡君真有虎头相,顾我方为马口衔。同舍几何俄话别,可堪目力送风帆。

瘦马君将去,清樽我谩开。眼看新雨露,身带旧尘埃。但喜丹心在,休惊白发催。穷通莫须问,功业有时来。

昔者杜老夜听许十诗,为言风骚共推注。如何汗青失其传,览杜集者为许惜。我曾得介和之编,暗中惊喜拾拱璧。泰岳之后虚人归,宗派元自一家出。驰筒往返者谁欤,云岫先生诗巨擘。文鸾彩凤迭应酬,呼撼翠梧彻金石。血驹紫燕争追驰,容与蚁封中徐疾。留卷把玩不忍归,痛快差类愈头

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於世许谁听。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

著书非为进,岁久漫成编。道遇言非赘,身幽志自坚。种瓜新学圃,艺稻晚知田。吾事未多阙,衣裾莫浪褰。

海棠初发为题诗,倏见轻红万点吹。已惜落英铺满地,更怜几片罥蛛丝。

江山万万重,归去指何峰。未入连云寺,先斋越浪钟。岛香回栈柏,秋荫出庵松。若救吴人病,须降震泽龙。

南台御史忠贯日,当书妖狐屏无足。端方自是廊庙器,错落天球间宏壁。记曾缓带理江城,犹忆尊前坐谈容。春树相思白日晚,月梁人梦青灯夕。乘车戴笠高与下,倚樽看镜今非昔。壮心无复夜闻难,莫比司空发恨赤。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山川相对一悲翁,往事纷纷梦寐中。邂逅故人恩意在,低徊今日笑言同。看吹陌上杨花满,忽忆岩前蕙帐空。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

当门三四峰,高兴几人同。寻鹤新泉外,留僧古木中。蝉鸣槐叶雨,鱼散芰荷风。多喜陪幽赏,清吟绕石丛。

暮烟迷海戌,远水接淮天。拍塞凭栏恨,神京在北边。

风日倚馀勇,扶春不自由。在家曾半面,随我到他州。絮后酴醾约,莺前杜宇愁。新来无吏责,萧散更何求。

淮山但有八公名,鸿宝烧金竟不成。身与仙人守都厕,可能鸡犬得长生。

外间盾日正相仇,忽有清风起笔头。坐对不知三伏热,起行如与七贤游。洗空京洛尘埃气,化作江南水石秋。我有一溪恰如此,因君思去理扁舟。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