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杜鹃花

蜀帝魂销恨不穷,野花开落倚东风。
吻干无复枝头血,几度啼来染不红。

作品评述

《白杜鹃花》是宋代诗人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蜀帝魂销恨不穷,
野花开落倚东风。
吻干无复枝头血,
几度啼来染不红。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场景,以白杜鹃花为象征,表达了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悲凉境遇和无奈心情。白杜鹃花在东风的吹拂下绽放和凋零,暗喻了蜀汉帝国的兴衰和朝代的更迭。蜀帝的魂魄消散,心中的悲恨无尽,而白杜鹃花的开放和凋零则成为他内心情感的投射。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寓言的手法,通过白杜鹃花的形象来抒发作者对蜀汉末代皇帝的思考和感慨。白杜鹃花是一种美丽而短暂的花朵,它的开放和凋零象征着兴衰和离别。诗中的“蜀帝魂销恨不穷”表达了蜀汉末代皇帝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之情,而“野花开落倚东风”则将蜀帝的心境与白杜鹃花的命运相对应,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感染力。

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它通过描绘白杜鹃花的形象,借喻蜀汉末代皇帝的遭遇,抒发了对权力更迭、兴衰消长的深刻理解。诗词中蕴含着对历史沧桑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白杜鹃花的描绘,诗词呈现了一种寓言式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

作者介绍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耿湋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 ——陆羽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耿湋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陆羽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耿湋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 ——陆羽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 ——耿湋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

行过多歧又问歧,云林深处到来迟。寺僧相见不相语,自对斜阳读断碑。

画舫前头碧湛空,晴云低影更溶溶。横陈景物无央数,尽献诗翁阿堵中。

咄这乾屎橛,生来太妖孽。堪笑老云门。一棒打不杀。

繁阴连曙景,瑞雪洒芳辰。势密犹疑腊,风和始觉春。萦林开玉蕊,飘座裛香尘。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

溆浪樯乌急,吴霜稻蟹肥。

寒思白阁层,石屋两三僧。斜雪扫不尽,饥猿唤得应。香然一字火,磬过数潭冰。终必相寻去,孤怀久不胜。

醉倒城中不过溪。溪外无尘,惟掩柴扉。水浮桥漾翠烟霏。一片闲情,能几人知。留饮君家絮帽_。爆竹声中,万事如斯。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

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朱弦莫余和,落指空琅然。天风远送将,去作碧岩泉。

细雨斜风恼弄春,荒郊不见踏青人。伤心湖外松楸域,吊影天涯露电身。杨柳杏花何处好,石泉槐火一时新。举杯幸有君相属,更待泥乾步屧匀。

兰畦梅迳香云绕。长恨相从少。相从虽少却情亲。不道相从频后、是行人。行人未去犹清瘦。想见相分后。书来梅子定尝新。记取江东日暮、雨还云。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东风先满殿前旗,御柳宫花次第知。连夜芳心相待发,侵朝柔思不胜垂。

小葺楼居抵燕巢,不愁风怒卷重茅。梅含椒萼红将绽,蕉护霜萎绿预包。坐久渐看炉焰伏,研多微觉墨池坳。幸无奇字连投阁,寂寞吾知免客嘲。

纷纷儿女竞新年,老去民新独怆然。墓上只堪供渍扫,无由彩服拜堂前。

小溪一曲山四合,溪边杨柳藏门阑。当时玉人在花下,对花窈窕矜红颜。一双白璧不可聘,许我结佩乘青鸾。我时年少气方锐,自负落笔翻波澜。谓趁春风上霄汉,可以终老同清欢。不知辛苦得一第,始见崎岖行路难。有如萍草无根蒂,二纪流落江湖间。莫年通籍入金马,虎豹嗔人窥九关。

一回别后一回老。别离易得相逢少。莫问故园花。长安君是家。短亭秋日晚。草色随人远。欲醉又还醒。江楼暮角声。

古人深恨不同时,虽得同时不识之。独把遗编想风质,皇天何负十年期。

端修修德在,门族盛如初。常有人登第,今称尔读书。南风舟去疾,西野客来疎。所着青衫旧,前官拟别除。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