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夙昔青云上,谁令鬓发苍。
家声唐秘监,墨妙汉中郎。
牢落山林久,间关道路长。
西风足清啸,几日上瞿唐。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送虞仲房赴潼川漕》。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夙昔青云上,谁令鬓发苍。
家声唐秘监,墨妙汉中郎。
牢落山林久,间关道路长。
西风足清啸,几日上瞿唐。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个送别的场景,诗人孙应时在此向虞仲房送别。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虞仲房的赞赏和祝福之情。诗人回忆了虞仲房曾经的辉煌时刻,但岁月不饶人,虞仲房的鬓发已经苍苍。虞仲房来自有声望的家族,曾任唐朝的秘监,后来又在汉中担任要职,以其文采才情令人倾佩。然而,他长期在山林中隐遁,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时光的流转使得他的声名逐渐淡忘。诗人寄望着西风的清啸,祈愿虞仲房早日重回瞿唐,再度展现才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虞仲房的过去和现状,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之情。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虞仲房的辉煌过去和如今的黯淡,通过对比,呈现了岁月无情的变迁。诗中运用了山林和道路的意象,抒发了虞仲房长期隐居山林的孤独和漫长道路的辛酸。最后,诗人以西风的清啸来象征虞仲房的重回,表达了对他重振声名的希望和祝福。

这首诗词运用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虞仲房的描述,展现了岁月沉淀和人生起伏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边上野航。鱼市人家满斜日,菊花天气近新霜。重重红树秋山晚,猎猎青帘社酒香。邻曲莫辞同一醉,十年客里过重阳。

锄颣除荒政若神,俗安民靖绝纷纭。清宵不见犬吠盗,绿野更无羊败群。

夜凉红藕六铢衣,露滴银床树影稀。醉把玉箫风鬓乱,乘鸾初自月归来。

分命吁咛诏旨宽,书归聊憩锦屏山。寺门一路烟霞外,邑屋千家紫翠间。城山鼓鼙催日暮,雨中桃李报春还。江流此去朝宗急,远迹何时遂刚环。

陶令舍中有名酒,无日不为父老倾。四座欢欣观酒德,一灯明暗又诗成。

好泉好石入君庐,雾锁云封地敢居。若挹风光当豪馔,岂同经史作寒菹。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余。只此尽知贤圣乐,世閒青紫亦空虚。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潇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半生几坐阮途穷,可是推敲得句工。所见豪雄惟子共,此音今古更谁同。西风有檄催行李,明月无情照酒筒。我去君留差左计,媒身岂在泛莲红。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天气冷涵秋,川长鱼正游。虽知能避网,犹恐误吞钩。已绝登门望,曾无点额忧。因思濠上乐,旷达是庄周。

拂槛晓云鲜。销暑楼危竦半天。曾是携宾当荐九,开筵。度水萦山奏管弦。黄菊映华颠。千骑重来已六年。楼下东流当日水,依然。更对周旋旧七贤。

四明山水远且清,秀气钟作千人黄。南州高士真济美,天地正粹涵中襟。学问渊源派伊洛,文章典丽铿{径去彳加音}韺。射策丹墀压群彦,声名一日蜚玉京。粤从膴仕久扬历,政事所至皆有称。雠较芸编上群玉,蕃宣茹水腾颂声。凝旒简眷异俦正,追班文石焕郎星。清规屹立朝誉振,儒术既

一笛西风吹落日,满帆行客背孤城。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酷暑不可处,相将寻昼凉。清谈廕广厦,甘寝就匡床。莲剥明珠滑,瓜浮绀玉香。因知北窗卧,自信出羲皇。

海岸孤绝处,晴沙露远汀。潮花人鬓白,山色佛头青。夕照雌黄笔,秋烟水墨屏。天空杉月冷,鹤梦几回醒。

朝来日当窗,晚矣犹未落。梅开怪璀璨,信是日初薄。勿云丈席地,可咏亦可酌。岁月与情怀,宁须问今昨。

苍浪鬓发一衰翁,何事年来到骨穷。魑魅何常居四裔,自怜放逐尚无功。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