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作品评述

战城南翻译及注释

翻译
将军骑马出了紫塞长城,去与驻扎在乌贪的冒顿作战。
两军在雁门关的北面发起了战争,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布下了阵势。
战争一夜未停,战士们的雕弓发出的鸣声抑扬动听,铁骑的奔跑声到次日天亮还未断绝。
战士们晚上浴血奋战,白天本应驻地休息,但他们并未停下来,只等作战胜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觉。

注释
1、战城南:汉乐府《铙歌》名,内容描写战争的伤亡景象。后人以此题作诗,亦多写战争。
2、紫塞:泛言边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3、冒顿(mò dú):即冒顿单于,秦末汉初匈奴的首领,此泛指敌酋。乌贪:汉西域国名,乌贪訾离国之省称。《汉书·西域传》下:“乌贪訾离国,王治于娄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敌人的根据地。
4、笳喧:胡笳的弹奏声。笳:匈奴乐器,即胡笳。雁门:山名,亦关名,故址在今山西阳高县北,自古即为戍守重地。
5、阵翼:战阵的两侧。龙城:此借指敌方的首府。
6、雕弓:雕刻有花纹之弓,此代指携带雕弓的士兵。宛转:犹蜿蜒,队列行进曲折延伸的样子。
7、铁骑:披挂铁甲的精锐骑兵。驿:马脚胫参有长毫之称。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参,检验。对于该词组读音有两种看法,一说“cāndiàn”,另说“cāntán”。
8、驻白日:用鲁阳挥戈退日典故。鲁阳,战国时楚之县公,传说他曾挥戈使太阳退回。《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弓而挥之,日为之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继续战斗。
9、为待:为的是等待,战方酣:战斗正激烈。

战城南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通过描写汉初与匈奴的边境战争,歌颂了当时边防将士浴血奋战,保卫疆土的功绩,反映了唐初对外战争的某些现实。[10]

  诗的首联是严整的对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指出交战的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战的单于冒顿,杀父自立,灭东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势力强盛。西汉初年,不时进一步南下侵扰,严重影响西汉王朝。这里以“冒顿”对“将军”,冒顿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将军”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这里为下文的酣战作铺垫。“乌贪”与“紫塞”相对,说明是在异域的。“紫塞”是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紫色,象征着高贵、庄严,不可侵犯,正与乌相对。“乌”字后再加以“贪”字,更易使人产生鄙薄感。诗歌利用字词的形、义及色彩在人们心中的定势,巧妙地造成一种邪不压正的气势,既为下文作铺垫,又表现必胜的信心。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照应首句,指出“将军出紫塞”的原因。敌人如此猖狂,汉军自然要奋起抗敌。下句的“阵翼龙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不但正面迎击,还左右包围,两翼的战阵已达“龙城南”——直捣敌巢。足见汉军之强大,英勇抗击外敌的浩然正气充斥字里行间。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进一步描写抗敌将士的战斗生活。他们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飞矢跃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这样的描写新颖而有气魄。“宛转”“参驔”,既恰当地表现了前方将士紧张而又镇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诗里虽没具体说明这次交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白日即将结束,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将士们等待迎接决战的胜利,因此从心底发出了呼唤:“太阳呀!请您留下来,让我们与敌军决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应须驻白日”的呼唤,表面悖理而近痴,实则生动地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这是由“安得长绳系白日”诗句变化来的。结尾以“战方酣”三字,并未直说战争的胜负,但孰胜孰负已然明了,因为第二联已表明直捣敌巢——阵翼龙城南了。总体来说,这是一首裁乐府以入律的佳作。

战城南创作背景

  唐高宗时代,李治当局对突厥、高丽、百济、吐蕃等外族边境发动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汉军将士英勇顽强反击匈奴,卢照邻有感于将士们的这种精神,从而写下此篇。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墨池漫叠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佛宇争推一山甲,僧厨坐待十方供。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此寺王逸少所置,云有墨池在焉。〉

爱国

太极林中碎锦堆,花仙曾识探花回。自知坛上弦歌乐,谁想轩前羯鼓催。烟撚湿须攒绮绣,露零醉脸削琼瑰。野行觅酒无童指,拟拾遗仁作药媒。

爱国

忧患磨人鬓易皤,近来更觉别怀难。霜筠雪柏图坚耐,愿保贞心共岁寒。

爱国

雾罥觚棱,尘侵团扇,恨满哀弹倦理。控雨笼云,共闲情孤倚。敛娥黛、怕似流莺历历,惹得玉锁琼碎。可惜阑干,但苔花沈穗。算天音、不入人间耳。何人谩、裛损青衫泪。不是旧谱都忘,厌新腔娇脆。多生不得丹青意,重来又、花锁长门闭。到夜永、笙鹤归时,月明天似水。

爱国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共放诗狂同酒癖,与君别是一亲情。

爱国

夜间洗热凉飘飘,六月皎然满天雪。青林日晚人归宅,红谷天明客唤月。

爱国

锦屏山下何夫子,铁带麻衣真古人。苦学诗来偷鬓老,乐为儒后却家贫。酒中酌月江村夜,琴上弹风鹤寺春。君已归寻旧闲味,肯骑肥马入红尘。

爱国

去年中秋端正月,照我霑襟万条血。姮娥留笑侍今年,净洗金觥对银阙。高唐妬归心不闲,招得对姨同作难。岂惟恨满月宫里,肠断西山吴采鸾。却疑周生怀月去,待到三更黑如故。人间今乏赵知微,无复清游继天柱。南枝乌鹊不敢哗,倚杖三叹风枝斜。明年强健更相约,会见林间金背螟。

爱国

湛湛露斯,其甘如饴。清宁鉴德,和气应之。神云播液,冰玉凝姿。是为仁瑞,万寿维其。

爱国

丐客鹑衣立户前,岂知侬自窘残年。染人酒媪逋犹缓,且送添丁上学钱。

爱国

关塞三峨北,山川五渡西。喜逢连璧友,来自钓璜溪。先世施行马,高才滞割鸡。平生李元礼,好士必提携。

爱国

风紧云轻欲变秋。雨初收。江城水路漫悠悠。带汀洲。正是客心孤迥处,转归舟。谁家红袖倚津楼。替人愁。

爱国

震动对艮止,革故继鼎新。饮啐随时义,天机信屈伸。

爱国

大河冬合时,上可驰车马。子归从桥安,黄流在冰下。况命使於家,其美世为寡。是宜饬以行,慰此怀慕者。

爱国

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阙下难孤立,天涯尚旅游。听猿吟岛寺,待月上江楼。醉别醒惆怅,云帆满乱流。

爱国

久住巴兴寺,如今始拂衣。欲临秋水别,不向故园归。锡挂天涯树,房开岳顶扉。下看千里晓,霜海日生微。

爱国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爱国

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用此散楚兵,子房谋计深。乃知国家事,成败因人心。

爱国

不游文节入祗园,刍草风香春正妍。要识根茎来处远,葛仙丹井冷云边。

爱国

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酒醒不觉春强半,睡起常惊日过中。植杖偶逢为黍客,披衣闲咏舞雩风。仰看落蕊收松粉,俯见新芽摘杞丛。楚雨还昏云梦泽,吴潮不到武昌宫。(黄州对岸武昌县,有孙权故宫。)废兴古郡诗无数,寂寞闲窗易粗通。

爱国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