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一首

大义开田创祖基,分明书契示传持。
儿孙不肯遗先业,乞食年年役路歧。

作品评述

《颂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释鼎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有大义的人创立农田并留下遗产,他明确写下契约传承下去。然而,他的子孙们却不愿继承前人的产业,每年只能乞食并沿着不同的路行走。

中文译文:大义开田创祖基,分明书契示传持。儿孙不肯遗先业,乞食年年役路歧。

诗意:这首诗词反映了传统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诗中的创始者是一个有大义的人,他创办了农田并为后人留下了遗产,以书面形式明确传承下去。然而,他的子孙们却不愿继承这份前人的努力和责任,每年都要乞讨生活,他们的道路也变得越来越曲折,没有了方向。

赏析: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历史中代代传承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对照。通过描述创办者的行为和子孙们的反应,表达了作者对于后人不愿承担前人努力和责任的失望和忧虑。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让人思考传统价值观在现实中的变化与冲突,启示人们要珍惜和传承前人的努力和智慧。

诗词推荐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

成都旧日扬雄宅,今在清江鸥鹭洲。颇念书题成间阔,忽逢翰墨见风流。芗林草木年仍故,此老诗篇晚更遒。官事安能久覊我,何时载子以扁舟。

挨定青骢不肯骑,征衫褪领又重提。柳风吹不断行色,更倩柔条绊马蹄。

江西文派有新图。诗律嗣东湖。十首齐安书事,君王曾问相如。牙签B33D架,银钩落纸,美玉明珠。见说诏岁金匮,后来天下浑无。

我是柘枝娇女。□□多风措。□□□、□住深□,妙学得柘枝舞。□□头戴凤冠,□□□纤腰束素。□□遍体锦衣装,来献呈歌舞。

楚思入诗清,晨登岘山情。秋天水西寺,古木宛陵城。琴匣应将往,书车亦共行。吾知江太守,一顾重君名。

将谓无佳月,贪程过上湖。才来八尺住,却见一轮孤。带露寒於水,和烟白似酥。江天空想望,高下两明珠。

休论驼背锦模糊,且试腰间金仆姑。边头可是怜侬辈,忽作徐熙雪雁图。

长安新砚石同坚,不待书求遂许颁。岂必魏人胜近世,强推铜雀没骊山。寒煤舒卷开云叶,清露沾流发涕潸。早与封题寄书案,报君湘竹笔身斑。

一别丰标又一旬,尺书多荷寄殷勤。交游满眼谁知忆,契阔心独复忆君。蕙帐梦寒同夜月,松江人远隔秋云。明朝便买扁舟去,来访贞阳旧广文。

闻君有美酒,与我正相宜。溢瓮清如水,黏杯半似脂。岂唯消旧病,且要引新诗。况此便便腹,无非是满卮。

二子俱从宦,重亲足自怡。汝能行幼学,吾岂恨轻离。平日自知己,真心更与谁。临文有遗忘,此是忆儿时。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苇村风下鸦千点,麦陇天垂月一梳。

学仙欲不死,学佛欲再生。再生与不死,二者不果能。设使人果能,方始入于情。赏哉林下人,不为人所惜。哀哉公与卿,重为人所惑。

于理玄同孔老瞿,客尘觉似淅消除。一生嚼蜡有余味,两载离家难几书。君已杰心参祖意,我犹滞相问童初。宝岩不作桑间恋,榆馆能来慰索居。

孙子白木杖,富子黑油笠。我独白竹篮,差池复相及。夕阳桥边画,岸帻归云急。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

埋瓮东阶下,灩灩一石水。买鱼畜其间,鱍鱍三十尾。力微思及物,为惠止於此。无风水不摇,得志鱼自喜。涵泳藻与蒲,永不畏刀几。饭罢时来观,相娱从此始。

万里秦城风淅淅,一望蓟州云羃羃。君今得旨归故乡,反锁衡门勿轻出。

兄寒弟亦饥,力学少闲时。何路免为客,无门卖得诗。几人携酒送,独我入山迟。少小同居止,今朝始别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