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

清护祠香立翠寒,谁知活处发霜痕。
生生与善相为脉,节节是仁皆可根。
方信虚中涵造化,何妨直下长儿孙。
更须就此封培去,千亩成阴百世门。

作品评述

《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是宋代陈著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赞王来山爱竹祠前枯竹再生,
清护祠香立翠寒,谁知活处发霜痕。
生生与善相为脉,节节是仁皆可根。
方信虚中涵造化,何妨直下长儿孙。
更须就此封培去,千亩成阴百世门。

诗意:
这首诗词赞美了王来山热爱竹子,尤其是在竹祠前的一根枯竹重新生长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善行与生命力的赞扬,认为善行像竹子一样能够生生不息,且每一节竹子都能扎根于仁德之中。诗人相信自然界的虚无中蕴含着创造力和变化,因此并不妨碍竹子代代相传,为后代子孙提供庇护。最后,诗人呼吁人们应该在这种精神启示下,努力培养和传承美德,让千亩竹林为后代子孙提供阴凉和庇护。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王来山爱竹为主线,通过枯竹再生的景象表达了善行的力量和持久影响。诗人运用了自然界的比喻,将竹子比作善行,强调其生生不息的特性。诗中的"清护祠香立翠寒"一句,描绘了竹子在寒冷环境中独立挺立的形象,暗示了善行在逆境中的坚韧和美好。"生生与善相为脉,节节是仁皆可根"这两句表达了善行与仁德的紧密联系,强调每一节竹子都能扎根于仁德之中,体现了善行的普遍性和可持续性。

诗人通过"方信虚中涵造化"的表述,表达了对自然界创造力和变化的信任,认为竹子的生长与传承并不受限于虚无的边界。"何妨直下长儿孙"一句则强调了竹子代代相传的重要性和意义。最后两句"更须就此封培去,千亩成阴百世门",呼吁人们应该在这种精神启示下,努力培养和传承美德,使善行像千亩竹林一样为后代子孙提供庇护和指引。

这首诗词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寓意深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善行与生命力的美好,呼吁人们坚持美德,传承善行,为后代子孙创造美好的环境和前景。

诗词推荐

溪头日日弄潺湲,敢料余生竟得全!白简免劳中执法,青铜罢算小行年。花前一笑频开口,林下深藏永息肩。欲养金丹还嬾去,身今已是地行仙。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

精金喜入陶熔手,玉鉴直须明主知。志士本来能许国,古人所恨不逢时。汉成不用朱云剑,舜帝尝闻大禹辞。莫道孤居无感激,挼挲两耳听京师。

遥知相忆处,相忆对秋江。涉有波涛阔,飞无羽翼双。端居君故里,薄宦我他乡。交臂经时失,忧心曷日降。此稀人迹到,惟听足音跫。愿命朋游驾,来吟吏隐窗。倦谈须掷麈,剧饮定空缸。论契何如重,千钧不可扛。

莫笑渠侬不服箱,天孙为织碧云裳。浪言偷得星桥巧,只解冰盘染茈姜。

莫将生死视如来,要看莲花火裹开。勘到灰飞烟灭处,涅磐不是涅磐台。

功名一世事,兴废岂人谋。重为苍生起,终随逝水流。凄凉归部曲,零落掩山丘。许国言犹在,奸谀可使羞。

放勋禅饮牛父,轩皇问牧马童。曰夫子致南面,称天师拜下风。

烟红露缘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

玛瑙坡前水,泠泠夏亦寒。夜深明月上,珠颗落冰盘。

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别后鹤毛描转细,近来牛角饮还粗。同餐夏果山何处,共钓秋涛石在无。关下相逢怪予老,篇章役思绕寰区。

江上秋风宋玉悲,长官手自葺茅茨。人生穷达谁能料,蜡泪成堆又一时。

高阁聊登望,遥分禹凿门。刹连多宝塔,树满给孤园。香境超三界,清流振陆浑。报慈弘孝理,行道得真源。空净祥烟霁,时光受日温。愿从初地起,长奉下生尊。

节物闲门里,人怀老境中。雁声凌急雨,灯影战斜风。糟{酉黄}新醅白,柴锥软火红。人家忺夜话,我已困蒙茸。

一晴初已涉秋残,晴到深冬兴未阑。不雨临空聊尔湿,无霜元是盛哉寒。出乘气末群阴乱,归抱精风万物安。深省莫如坚坐是,还家毋更是蒲团。

明庭展礼,为龙为光。咸韶息韵,鹓鹭归行。

前日松间步屧归,更将荷叶障秋晖。如今城里抛团扇,应是山中试裌衣。水有秋容连渐少,树含凉气鸟慵飞。炎天既懒趋城市,从此尤须峦翠微。

吴门春水雪初融。触处小桡通。满城弄黄杨柳,著意恼春风。弦管闹,绮罗丛。月明中。不堪回首,双板桥东,罨画楼空。

楼前芳草碧盈盈,付与幽禽自在鸣。堤上马驮红粉过,湖中人载画船行。日长燕子语偏好,风暖杨花体又轻。何限才情被花恼,独教书记得狂名。

武皇骑龙朝帝后,露湿铜仙古苔绣。景初命名翁与仲,无复衣冠仍汉旧。桓圭大剑高嵯峨,不动如山严镇守。岂知屹立司马门,九鼎暗移司马手。变迁陵谷亦何易,洛阳尘埃一回首,因嗟宠辱非可常,世间何者为长久。君不见后来荆棘埋铜驼,坐想失身横陇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