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九九侍神仙,高高坐半天。
文章二曜动,气色五星连。
簪绂趋皇极,笙歌接御筵。
愿因茱菊酒,相守百千年。

作品评述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筵字

旭日升起,载满祥云的天空中九九位仙佛做了祭神之事,他们高高地坐在天空中的半天。天空中二曜(即太阳和月亮)闪耀动荡,五颗明亮的星星连成一线。仙佛穿戴着华丽的衣帽,快步走向皇宫的最高处,笙歌声接连不断地传来,欢迎他们踏上玉阶。希望能够因为摘下的茱萸和端起的菊花酒,与他们相伴百千年。

这首诗描述了唐代诗人阎朝隐在登高的时候所见到的美景,以及他对仙佛祭神和他们享受尊崇待遇的想象。诗人借助神仙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境界和长寿幸福的向往,进而表达了一种希望与美好相伴的愿望。通过描绘旭日升起、星光闪耀等景象,诗人营造出一种神奇华丽的仙境氛围,呈现了一种超然的诗意,展现了对仙佛的景仰和羡慕之情。整首诗流畅明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韵律感强烈,给人一种欢快愉悦的感受。

诗词推荐

道场山麓接何山,影落苕溪浸碧澜。只欠荷花三十里,橛头船上把渔竿。

西湖南北旧游空。谁料一尊同。回首四年间事,浑如飞絮濛濛。林花谢了,明年春到。依旧芳容。惟有朱颜绿鬓,暗随流水常东。

淹留岁将晏,久废南山期。旧业不见弃,还山从此辞。沤麻入南涧,刈麦向东菑。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非君一延首,谁慰遥相思。

胜地独湖山,满堂贮风月。歌舞太平气象,雪回云遏。红鞋朱帽,隔岸唤船,芙蓉万叠。人稀到,这清绝。因思旧事,庄敞平泉宅。莫与他人树石,对儿孙说。难全晚节,不如一丘壑。住茅屋三间,任穷达。

望断南冈远水通,客樯来往酒旗风。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

白首栖禅者,尝谈灞滻游。能令过江客,偏起失乡愁。室倚桃花崦,门临杜若洲。城中无此景,将子剩淹留。

千里行行近帝都,拍堤新浪喜衔舻。天涯芳草春过尽,楼北浮云客望孤。醉倚东风轻万事,梦留沧海阻归图。为怜何逊多才思,还信休文带灭无。

昔日挥毫多壮思,半天拂下凤凰儿。夜来雪洒松窗急,开卷先逢白发诗。

乍凉淅淅风生幕。人独在、朱栏翠阁。吹箫信杳炉香薄。眉上新愁又觉。从前事、拟将拚却。梦不断、花梢柳萼。一杯睡起谁同酌。斜日阴阴转角。

月痕霜晕,雪染冰裁翦。车马尘中甚曾见。自扬州吟罢,踏遍西湖,堪爱处,偏是情高韵远。冷香惊梦破,姑射人归,图画空遗旧妆面。问何事东君,先与春心,还又是、容易飞花片片。对暮寒修竹哽无言,更画角层城,夜闻吹怨。

人间天上尽修行,七宝山高混太清。玉树玄珠明照室,命根悟者转增盈。

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参差剪绿绮,潇洒覆琼柯。忆在沣东寺,偏书此叶多。

木落风高砧杵伤,孤城更漏入秋长。寒生疏牖人无梦,月过中庭树有霜。报落梧桐犹陨叶,知时蟋蟀解亲床。年年多病浑无寐,静对楞严一炷香。

力行可使金如土,笃好能徕马若龙。斗米三钱本常事,风云千载自难逢。

马上摩挲眼,出门光景新。雅鸣半陂雪,路转一林春。旧岁有三日,全家无十人。平生鹦鹉盏,今夕最关身。

移花新了诏书来,似负迎春著意栽。桃李我公天下满,不须偏待此中开。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南山岩石上,郁郁长青松。樛枝全似铁,老干半成龙。法雨流根润,慈云护影重。吾师挂锡处,苔藓近来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