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明堂裴主簿

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
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
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
黄公酒炉处,青眼竹林前。
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

作品评述

《哭明堂裴主簿》是唐代卢照邻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对明堂裴主簿的哀悼和缅怀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缔结亲情三十载,
传承家风数百年。
潘杨继承裴氏名,
秦晋夫妻配连年。
风浪洛阳道路上,
花月茂陵之田园。
互相悲伤共欢乐,
交骑相聚交杯宴。
从前曾借金鼎调,
为何现在玉泉前?
黄公酒炉烟雾处,
青眼竹林前一线。
以前的琴声不见了,
新树却生出烟云。
突然感到兰襟断,
却只能让宝剑悬。
客人散去如秋叶,
人已离世如夜川。
送别你长时间痛哭,
松台路上几千转。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明堂裴主簿去世的哀痛之情。诗人通过对裴主簿一生的回忆,展示了他在家族和宴会中的重要地位。诗词中描绘了洛阳风景和茂陵的美景,突出了故人的地位和内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逝去的友谊和亲情的感伤。最后两句表达了送别故人时无尽的悲痛和无尽的离别之苦。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刻画了逝去的友情和亲情,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和追忆之情。通过描绘风景和夫妻之情,诗词将个人的切身感受与社会的喜悦和哀愁相结合,给予读者深刻的共鸣。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不求田二顷,只种桂为仁。坐与兹山对,静中天地春。

忧国忧民

衰疾常怀土,郊园欲掩扉。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巩树秋阴遍,伊原霁色微。此生看白首,良愿已应违。

忧国忧民

千山郁密处,凉飘洗夏热。今日正当眼,利剑是镔铁。

忧国忧民

向人说葬又谈空,郭璞瞿昙并入宗。背得山经如诵呪,顶将禅笠去寻龙。遍为檀越裁生圹,顶定公侯出某峰。想亦自营归寂处,一丘卵塔种青松。

忧国忧民

带月出寒浦,残星浸水濆。帆开风色正,舟急浪花分。雾气横江白,鸡声隔岸闻。天晴建业近,锺岫起孤云。

忧国忧民

云海茫茫,何人寻得春归处。年年迟暮。不逐春归去。何日真归,历历江湖路。舟横渡。青山无数。醉吸荷心露。

忧国忧民

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寒暑已推斥,别离

忧国忧民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鹰,今似

忧国忧民

江流去不定,山石来无穷。步步有胜处,水清石玲珑。安得扁舟系绝壁,卧听渔童吹短笛。弄水看山到月明,过尽行人不相识。

忧国忧民

黄精未有积雪,晚菘犹带寒烟。虽辜主父九鼎,不减何郎万钱。

忧国忧民

轧轧飞车入翠微,人於妙处未深知。自从标榜新拈掇,碎却山桥一段奇。

忧国忧民

竹床花簟坐萧闲,好是侬家销夏湾。谁道屏风无九叠,彩云飞作洞庭山。

忧国忧民

南国家家漾彩{左舟右灵},芙蕖远近日微明。梁山泊里逢花发,忽忆吴兴十里行。

忧国忧民

子规啼罢百舌鸣,东窗卧听无数声。山空人静响更切,月落杏花天未明。

忧国忧民

天寒云气阴,地阔江岸敞。鼓动风势狂,掀簸浪头长。单绳缆扁舟,避雨宿深港。上有阿兰若,危铃作孤响。一夜魂梦寒,乡国劳远想。清霜作朝晴,舟师动帆桨。

忧国忧民

〔熙宁十年,诏以龙山废佛祠为表忠观。元丰二年,通教自杭来,见予于吴兴。问:“观亦卒工乎?”曰:“未也,杭人比岁不登,莫有助我者。”余曰:“异哉,杭人重施轻财,是不独为福田也,将自托于不朽,今岁成矣,子其行乎?”及还,作诗送之。”〕先王旧德在民心,著令称忠上

忧国忧民

从上爪牙,千差万别。截鹤续凫,伤龟恕鳖。拄杖子,不入这保社。顢顢頇頇,跛跛挈挈。有眼如盲,有舌如结。静倚松根,憨眠不彻。佛法从教烂似泥。不说不说。

忧国忧民

野庙荒芜倒掩扉,寂寥香火客来稀。年年归燕相看觑,空滴春泥损画衣。

忧国忧民

雨过山林近暮钟,片怀寂寂对孤松。夜深笛怨梅花落,月照人间睡正浓。

忧国忧民

石铓如剑梦犹危,风帽桥边且任吹。山送落晖应恨速,月临归路不妨迟,欲从此夕颓如醉,试问明年健者谁。一笑樽前俱是客,可堪摇动菊花期。

忧国忧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