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诗(十四首)

警鞭卷起肃朝班,月色清寒禁漏残。
仙仗平分听奏事,举头不敢闯龙颜。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明代杨子器创作的《早朝诗(十四首)》。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早朝诗(十四首)》

警鞭卷起肃朝班,
月色清寒禁漏残。
仙仗平分听奏事,
举头不敢闯龙颜。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明代早朝的场景。清晨,警鞭声响起,官员们整齐列队,进入宫廷。此时,夜晚的月色依然清寒,禁漏的声音还未停歇。仙仗(指官员们的车马)整齐有序地停在宫廷,准备听取朝廷的奏事。在如此庄严的场合,人们抬头望向宫廷,不敢有丝毫冒犯之态。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明代早朝的场景,表达了对朝廷威严和仪式的尊重。警鞭声和月色清寒的描写,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仙仗平分和举头不敢闯龙颜的描写则凸显了朝廷权威和人们对皇权的敬畏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明代早朝的场景,同时表达了对朝廷制度和皇权的敬畏之情。它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和尊卑有序的向往,以及对朝廷仪式和威严的肯定。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意境上庄严肃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朝廷仪式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诗词推荐

钓船东去掠新塘,船迮篷低露篛香。十里澄波明白石,五更残月伴清霜。飘飘枫叶无时下,嫋嫋菱歌尽意长。谁信梁州当日事,铁衣寒枕绿沉枪。

诗成半醉正陶陶,更用如椽大笔抄。尽得意时仍放手,到凝情处略濡毫。鲁阳却日功犹浅,宗慤乘风志未高。写出太平难状意,任佗天下颂功劳。

巨舟双橹鸣鹅鹳。千万顷、玻璃面。宇宙浮萍堪永叹。黄唐开辟,秦隋争战。不把江山换。芦花新雪秋撩乱。何处渔舟起孤管。一片古愁萦不断。平沙矮树,溪烟荒岸。落日西风雁。

武担山上望京都,谁记黄公旧酒垆。宿负本宜输左校,宽恩犹听补东隅。一官漫浪行将老,万卷纵横只自愚。甫里松陵在何许,古人投劾为蒪鲈。

感君三尺铁,挥攉鬼神惊。浩气中心发,雄风两腋生。犬戎从此灭,巢穴不时平。万里横行去,封侯赖有成。

东城十月天未霜,小舆初学江滥觞。出门千乘波低昂,酒垆厨传公为航。潜鱼出听笑语香,月明夜避灯烛光。羲和催日升扶桑,击鼓骇骇旗央央。天机满湖云锦张,青山十里松髯苍。下有种玉人堂堂,公如晨兴拊公床。再拜有诏来帝行,温词宝墨俱琳琅。此不肖子七不遑,锦标玉轴家袭藏。

几为年华叹物华,只今结束定还家。且看垂发江边树,未问长安一日花。

步上危亭欲细看,忽惊风雨暗江干。此身不作蛮州鬼,犹拟扶筇再倚栏。

夜来风雨晓还晴,沙路无泥快早行。鸟语花容春自好,有生何处不安生。

蛮藤编箧自番禺,锦袋罗囊尽不如。乞与扬州贮诗草,行春谁怕雨随车。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避人引子入深堑,动处水纹开滟滟。谁知豪家网尔躯,不如饮啄江海隅。

难难难是遣情难,情尽圆明一颗寒。大法眼,不相谩。面前不破案山碍,直下无津识浪乾。

山前马厩普光殿,门外牛栏正觉场。五十三人同日葬,善财走得脚生疮。

离思著百草,绵绵生无穷。侧闻畿甸秀,三振词策雄。太守不韵俗,诸生皆变风。郡斋敞西清,楚瑟惊南鸿。海畔帝城望,云阳天色中。酒酣正芳景,诗缀新碧丛。服彩老莱并,侍车江革同。过隋柳憔悴,入洛花蒙笼。高步讵留足,前程在层空。独惭病鹤羽,飞送力难崇。

会稽太守约重论,解后新安共一尊。踏月归来已丁夜,又乘失舫出西门。

轩阴冉冉移斜日,寒韵泠泠入晚风。烟格月姿曾不改,至今犹似在山中。

不但亲朋吊,乡人总涕濡。那堪公冢妇,还是我诸姑。庞叟留封坎,嵇孤哭反虞。惟应不朽者,昭揭在龟趺。

姊弟皆殊色,专房擅主恩。何曾送归妾,但见啄皇孙。

六成既阕,三荐云终。神心具醉,圣敬愈崇。受釐皇邸,回跸帷宫。穰穰之福,永永无穷。

木纪谢。火运昌。炳南陆。耀炎光。民去癸。鼎归梁。鲛鱼出。庆云翔。韊五帝。轶三王。德无外。化溥将。仁荡荡。义汤汤。浸金石。达昊苍。横四海。被八荒。舞干戚。垂衣裳。对天眷。坐岩廊。胤有锡。祚无疆。风教远。礼容盛。感人神。宣舞咏。降繁祉。延嘉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