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戴主簿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
鉏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蒿。

作品评述

《和陶戴主簿》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南没有冬夏之分,何知岁月将尽。时常有些微小的动荡和凋零,兴盛和衰败之间。上天对这片土地失去了信任,美好的植物无法茂盛生长。执耰和耒代替了剑戟和杀伐之气,但仍无法抵挡冰霜的侵袭。我亲手种植兰花和菊花,共享了我清雅的宴会。摘取芬芳的花朵,眼神明亮,饮酒后仍然豪情满怀。草从土中自然崩坍,井越深,墙越高。不要嘲笑这一亩的园地,其中的蚂蚁丘和蒿草是平衡和和谐的象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海南的自然景观和作者自身的心境。海南的气候常年温暖,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苏轼用之来表达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他观察到自然界微小的变化,如摇曳的叶落,这反映了生命的兴衰无常。他感叹上天对这片土地的不赐福,使得美好的事物无法茂盛生长。虽然现在农耕文化代替了战争和杀伐,但仍然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袭。苏轼通过种植兰花和菊花,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但仍然积极向前,饮酒后充满豪情。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示了苏轼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他以海南特有的气候为背景,表达了岁月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他通过对微小变化的观察,体悟到生命的兴衰和美好事物的无常。然而,他并不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通过种植兰花和菊花,以及享受美好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内心的满足。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力和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诗词传递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追求美好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平《和陶戴主簿》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
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
上天信包荒,佳植无由丰。
鉏耰代肃杀,有择非霜风。
手栽兰与菊,侑我清宴终。
撷芳眼已明,饮酒腹尚冲。
草去土自隤,井深墙愈隆。
勿笑一亩园,蚁垤齐衡蒿。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海南气候和自然景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苏轼以海南没有明显的冬夏季节变化为背景,表达了岁月流转的无常性,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他观察到时间的推移,微小的摇落和兴衰之间的变化,感叹上天对这片土地的信任减少,导致美好的植物无法茂盛生长。他提到农耕代替了战争,但仍然无法抵挡无情的霜风。苏轼通过自己亲手种植兰花和菊花的经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享受。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但仍然积极向前,饮酒后充满豪情。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海南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以及抒发个人情感,展示了苏轼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他以海南特有的气候为背景,表达了岁月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他通过对微小变化的观察,体悟到生命的兴衰和美好事物的无常。然而,他并不沉溺于消极情绪,而是通过种植兰花和菊花,以及享受美好时刻,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他以蚁垤和蒿草来比喻自己的园地,强调了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求内心的满足。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感受力和对生命的思考,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诗词传递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以及在这种环境下追求美好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平衡和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落日蒸红山欲烧。短筇行药过山腰。松声隐隐晚来潮。短树依岩无败叶,梅花当路少全梢。水村时有短长桥。

纵把书看未省勤,一生生计只长贫。可能在世无成事,不觉离家作老人。中岳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经年抱疾谁来问,野鸟相过啄木频。

夺宠心那惯,寻思倚殿门。不知移旧爱,何处作新恩。

传闻合蒲叶,曾向洛阳飞。何日南风至,还随北使归。红颜渡岭歇,白首对秋衰。高歌何由见,层堂不可违。谁怜炎海曲,泪尽血沾衣。待罪居重译,穷愁暮雨秋。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人事今如此,生涯尚可求。逢君入乡县,传我念京周。别恨归途远,离言暮景遒。夷歌翻下泪,芦酒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搴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莺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只知长作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

失却青丝素发生,合欢罗带意全轻。古今人事皆如此,不独文君与马卿。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中处乾坤大,同时总弟兄。行藏虽有间,道谊岂无情。欲向忙中定,先须静处精。光阴如电走,慎勿骛虚名。

塞鸿犹未来,梁燕已辞去。云山千万重,相逢在何处。岌{上山下業}都城门,缭绕长亭路。风土败人衣,才新又成故。

铜瓶布衲出尘埃,疏瘦风标日一斋。门径萧然更无事,出萤飞鸽及时来。

饮酒无奇诀,且斟三四分。初头只嫌浅,忽地有余春。身外多少事,灯前子细论。绝怜青女老,忍冷撒琼尘。

向老逢清节,归怀托素晖。飞萤元失照,重露已沾衣。稍稍孤光动,沉沉众籁微。不应明白发,似欲劝人归。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江城一雨春强半,寒色著人芳信迟。赖有梨花遮病眼,一枝带雨出疏篱。

曲巷连新市,层楼近小桥。青帘犹滴雨,绿浦恰通潮。帘影晴方见,笙声冷未调。斜阳觅归路,偏爱玉骢骄。

客来鸣素琴,惆怅对遗音。一曲起于古,几人听到今。尽含风霭远,自泛月烟深。风续水山操,坐生方外心。

卷起纶竿撇棹归,短篷斜掩宿渔矶。日高春睡无人唤,撩乱杨花绕梦飞。

汪山复重兮朋友失,长处幽篁兮隔离天日。鸟声无人兮我友来即,久矣不闻德人之言兮,为余发药。嘉若人兮甚好修,兰薰而时发兮,水删德而用柔。有璞连城,方谟匠兮,忍其与斗筲议之。螫吾手而不砭兮,举百体而弃之。为民父母兮,灼子之肤,何能忍。顾白日临辰兮,臣何爱不与俱来

天下方多事,逢君得话诗。直应吾道在,未觉国风衰。生计吟消日,人情醉过时。雅篇三百首,留作后来师。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奕奕车骑,粲粲都人。连帷竞野,袨服缛津。青郊树密,翠渚萍新。今我不乐,含意□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