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王梵志的《回波乐(其六)》
拼音和注音
bù yǔ dì guān rú lái , xiāo yáo dú tuō chén ā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语:不说话;不声张。
尘埃:(名)尘土。
逍遥:(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如来:佛的别名。梵语的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释迦牟尼的十种法号之一。
王梵志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原诗
不语谛观如来,逍遥独脱尘埃。
合眼任心树下,跏趺端坐花台。
不惧前后二际,岂著水火三灾。
只劝遣荣静坐,莫恋妻子钱财。
称体宝衣三事,等身锡杖一枚。
常持智慧刀剑,逢者眼目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