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
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
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皪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着。
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作品评述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扶桑大茧如瓮盎,
天女织绡云汉上。
往来不遣凤衔梭,
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
丹青付与濠梁崔。
风蒲半折寒雁起,
竹间的皪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
十里江天无处着。
好卧元龙百尺楼,
笑看江水拍天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图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诗中的景物充满了浓郁的想象力和诗意。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巨大的图画,描绘了一个宛如大茧的扶桑(指桑蚕的茧)悬挂在天空中,天女在云汉上织绡。这种场景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来来往往,不需要凤凰来送纱线,而是能够自己鼓臂投掷,显示了他们的高超技艺。这表达了诗人对织绡技艺的赞美,以及对那些能够在绘画中表现出卓越才华的艺术家的敬佩。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色。诗人提到人间的刀尺都不敢裁剪这样的景象,而是将绘画的任务交给了濠梁崔(濠梁崔是指宋代画家崔白),显示了他对崔白绘画技艺的赞赏。

接着,诗人描述了风吹动蒲苇,寒雁在半空中起飞的景象,以及竹林中的皪(音乐的一种形式)和横卧江边的梅花。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最后,诗人提到画堂上的粉壁仿佛翻动的云幕,十里江天之间没有任何可以描绘的地方,表达了他对绘画的无限想象和无法言表的景色。

整首诗词以绘画和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绘画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这首诗词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艺术感,展现了苏轼对美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鴈荡之山天下无,奔岸绝壑不可图。地灵境秀有人物,新安府丞今第一。纷纶草木变喧寒,竹节松心故凛然。穷山薄宦我无恨,识公大胜荆州韩。梅风涨溪绿如酒,晓插樯乌上南斗。只今广厦论唐虞,斟酌正须医国手。秀眉津津双颊丹,想看鸣佩翔九关。诸公倘欲持公议,莫遣此贤思故山。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太平自庆何多也,唯愿君王寿万香。

中原昔失御,幽冀不复华。我朝示仁抚,金币岁屡加。君恩谨宜道,使才慎推差。翰林承命行,驱驾绝漠沙。晨登寒山岭,回望万里家。劲风搜貂裘,严冰断马挝。乡心感归雁,塞泪零悲笳。慷慨属国节,迢递博望槎。幸古有此贤,庶足开颦嗟。晴阳展归旗,喜气日以嘉。入门解征衫,金樽

疏钟度莽苍,远火耿微茫。岁暮水归壑,夜寒天霣霜。人生一虫臂,世路几羊肠?老大忘绳检,狂歌尽意长。

独自卷帘楼上望。

幸得闲中趣。问何为、倏逾桂岭,重来荆渚。唤醒门前弧矢梦,钩月相辉初度。谩羞听、军中鼙鼓。马上弓刀成底事,仅平明、旆入襄州去。能不愧,古羊杜。此身何以酬明主。怅新来、鬓毛添白,衰容如许。三万貔貅齐贾勇,好为一清狐兔。看柳色、大堤如故。世事付之杯酒外,那棋边、

早向短李客南康,晚识渠家玉润郎。自笑头颅并目睫,依然如鼠复如麞。

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

何年云斧斸烟峦,散在先生燕坐间。袖里吾将有东海,凭诗乞与小巑屼。

春风吹绿满天涯,想见山园尽落花。少日意狂轻节物,只令流转谩成嗟。

穷厄非由命,从来作计疏。妄营资鬼笑,多爱夺狐书。何事能陶写,惟当尽破除。霜晴宜著屐,不敢笑无驴。

寸禄言可取,托身将见遗。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己,林园多后时。葛巾方濯足,蔬食但垂帷。十室对河岸,渔樵祗在兹。青郊香杜若,白水映茅茨。昼景彻云树,夕阴澄古逵。渚花独开晚,田鹤静飞迟。且复乐生事,前贤为我师。清歌聊鼓楫,永日望佳期。

靖节先生几代孙,青娥曾接玉郎魂。春风流水还无赖,偷放桃花出洞门。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雪後不妨寒较差,莫教一并放千花。旧来池上金丝柳,新学江西鹰爪茶。

会稽山水古来雄,内史新除捧招东。何藉扁舟追范蠡,更将一钓问任公。久谙偃自藩垣乐,未试调和鼎鼐功。日食万钱谁吝惜,不知蓬岛属诗翁。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漳南开士好丛林,慧剑何年出水心。独往便应诸漏尽,相逢未免故情深。槛窥山鸟有真意,窗听海潮非世音。一笑上方人事好,不知衰境两侵寻。

一种山前路入秦,嵩山堪爱此伤神。魏明未死虚留意,庄叟虽生酌满巾。何必更寻无主骨,也知曾有弄权人。羡他缑岭吹箫客,闲访云头看俗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