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再和)

羁旅转飞蓬,投老未知休息。
却念故园春事,舞残红飞雪。
危楼高处望天涯,云海寄穷发,只有旧时凉月,照清伊双阙。

作品评述

《好事近(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鼎。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羁旅转飞蓬,投老未知休息。
却念故园春事,舞残红飞雪。
危楼高处望天涯,云海寄穷发,
只有旧时凉月,照清伊双阙。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思念故园的情感。诗人身处羁旅之中,像一片飘荡的蓬蒿一样,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安身休息的地方。然而,他心中仍然怀念着故园的春天,想象着故园中红花飞舞的景象。站在危楼的高处,眺望着远方的天涯,他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浩渺的云海之中。唯有过去的凉月,照耀在清澈的伊水之上,给他一些慰藉和安慰。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心境。通过“羁旅转飞蓬”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依无靠和彷徨不定。然而,他在异乡仍然对故园的春天充满了深深的思念,用“舞残红飞雪”形容了故园春景的美好。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以天涯为背景,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无限遐想。最后,诗人通过旧时的凉月和清澈的伊水,表达了对故园温馨夜景的怀念和对故园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乡怀乡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的故园和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一种离乡背井、思乡之情的共鸣和感动。

作者介绍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赵鼎的抗金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这是胡铨悼念赵鼎时所作的《哭赵鼎》一诗。
  在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有一处荒废的古迹——“盛德堂”,据光绪《崖州志》收录的《盛德堂记》一文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抗金名相赵鼎被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后,曾经在此谪居3年,直至1147年绝食身亡;与其志同道合的抗金主帅胡铨于1148年被贬到此,也在这里寓居达8年之久。“盛德堂”是唐代宰相裴度后人的私宅,其得名于胡铨1156年遇赦离开前题写的“盛德堂”匾额。

铁骨铮铮九死不悔
  翻阅《宋史·赵鼎传》,但觉其人其事就如死后的谥号——“忠简”,这位四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教育,精通经史百家学问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报国,而且敢于直谏,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
  王俞春先生说:“赵鼎直言不讳的个性,加上奸臣小人的诋毁陷害,导致了他个人政治命运的沉浮多变,在宋高宗赵构执政期间,赵鼎时而被擢升,时而被降职,连宰相都是二度出任''.湖栦安平义君姚丹萍先生说;赵鼎与文天祥都大宋忠贞宰柤''。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他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被贬吉阳军后,赵鼎在上给朝廷的谢表中写道:“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后,不得不感慨:这老头还是像以前一样倔强!
  在吉阳军的3年时间中,赵鼎深居简出,门人故吏都不敢过问,只有广西帅张宗元偶尔给他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专门派人监视赵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阳军每月都要向他汇报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于是,赵鼎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他带病写好自己的 “铭旌”,并在遗言中嘱咐儿子乞旨归葬,然后绝食而亡。
  “铭旌”是古代人死后由当地官员、名人或族长来书写的,一般要写上死者的官衔、谥号和姓名,但赵鼎却在死前自己写好,且不写个人的官衔、谥号和姓名,只是写下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箕尾”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二星,相传辅佐商王武丁中兴的名相傅说死后,灵魂骑跨在箕宿和尾宿之间,后人便把“骑箕尾”指代国家重臣之死。
  赵鼎在“铭旌”中以殷商名相傅说自比,可惜壮志未酬,便已抱恨归天。后来,爱国诗人陆游读到这两句话时慨叹道:“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宋史》记载了赵鼎死后第二年,便得旨归葬。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旧县村北面有座 “赵鼎衣冠冢”,2005年清明节前,当地村民还自发为赵鼎修葺墓地,并重立墓碑以示纪念。赵鼎在海南的贬所本为“吉阳军”,也就是今天的三亚,死后为何葬在今天的昌江县,即当时的“昌化军”境内?这一直是海南史学界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王俞春说,当年赵鼎谪居的“盛德堂”的主人是裴度的十五世孙裴闻义,裴闻义之所以接纳赵鼎,一是因为他敬重赵鼎的为人,二是因为他们的祖籍都是山西闻喜县,所以才敢冒着得罪秦桧的危险让赵鼎住下;裴闻义当时还是昌化知军,赵鼎死后,被葬在昌化军辖地,完全在情理之中。裴闻义在赵鼎自身难保,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历史时期,不求自保而顾念同乡情谊,着实难能可贵。
  在三亚期间,赵鼎曾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的《贺圣朝·道中闻子规》:“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声音。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道出了赵鼎的去国怀乡之情,也难怪他想要死后归葬内地了。
  谪居水南三年,赵鼎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秦桧爪牙的严密监控,身不由己,纵然他想为当地父老乡亲做些实事好事也难以实现。但赵鼎的心却是自由的,他曾写下《行香子》一词:“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从“天涯万里,海上三年”一句可以看出,作词时赵鼎已经在三亚呆了三年,离他绝食自尽的时日已然不远。作为一名不是囚犯却胜似囚犯的贬官,赵鼎孤独、落寞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春来春去,对他而言,都是凄凉。

浩然正气后世称颂
  王俞春告诉记者,在赵鼎还是一名“右司谏”(对朝政进行规谏讽议的小官)的时候,他就大胆进谏,发表个人意见,并基本上都得到宋高宗的采纳实施,将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这时朝中有人提出异议,说直接从“司谏”升为“殿中”,那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但高宗说:“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
  由于宋高宗使用了赵鼎这样的忠臣和能臣,使得宋王朝从“靖康之变”中转危为安,在偏安的尴尬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纵观《宋史》中赵鼎的传记,宋高宗对他的赞誉之词十分中肯:“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赵鼎两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宋高宗处理军国要事,发布诏书,也多由赵鼎先行起草。
  难怪《宋史》给予赵鼎很高的评价:“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即使如此,宋高宗还是受到奸佞之臣的蛊惑,最终轻信秦桧之流对赵鼎的诽谤,将赵鼎“斥逐远徙”,魂断天涯,实在让时人和后人扼腕痛惜。王俞春说:“其实,秦桧当道之时,打压和迫害了一大批忠义之士,其中被流贬到海南岛的除了赵鼎、胡铨、李纲和李光,还有兵部侍郎王居正和岳飞的部将于鹏等人。”
  赵鼎身后,海南人一直没有遗忘这位忠直的宋代宰相,而是对他景仰有加。康熙年间,崖州地区就将他与李德裕、胡铨等人一起祀入“五贤祠”;后来,府城的“五公祠”也是为了缅怀赵鼎等人而建。
  明代临高才子王佐曾写过四首七律,分别吊唁南宋期间的“海外四逐客”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其中一首为《赵忠简公鼎》:“身骑箕尾壮山河,气作中原胜概多。立赞建康开左纛,左挥羯虏倒前戈。孤忠惟有皇天在,万口莫如国是何?直待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
  前人已逝,刚性尚存,赵鼎的到来和离去,都为天涯热土留下了浩然正气。可是他的非正常死亡,他的英雄遗恨,何时能够消失殆尽呢?
  王俞春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他被流放天涯,无疑提升了海南尤其是三亚的知名度,为三亚的历史注入了人文底蕴,对今天三亚旅游业的开发也是大有裨益的。

赵鼎的诗词成就

  赵鼎善文、诗、词。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宋史》本传)。黄升称其词“婉媚,不减《花间集》”(《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他身经靖康之变,词中不乏伤时念乱之作。如写于建炎元年(1127)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怀念为金人占领的家乡,忧虑国家前途,真切感人。他的〔点绛唇〕《春愁》等词,也是佳作。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赵鼎的轶事典故

  宋朝时刘豫在山东张贴告示,散布谣言说:掌管天子御用药物的太监冯益派人收买飞鸽。告示中并有一些不敬的话。

  泗州知州刘纲将此事禀奏朝廷。

  张浚(成纪人,字伯英)要求天子处斩冯益以释清谣言。

  赵鼎(谥忠简)随即上奏道:“冯益的事暧昧不明,然而在若有若无之间,已关系着国家的体统。但是朝廷如果完全不加处罚,外面的人一定认为陛下确实派冯益做这种事,这会损害皇上的盛德,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外放到别处去,以消除众人的疑惑。”

  皇帝听了很高兴,便将冯益外放到浙东。

  张浚很气赵鼎反对他的主张,赵鼎说:“自古以来,想除去小人如果操之过急,小人一伙会团结起来,祸害就大了;如果缓慢渐进,可使他们自相排挤。目前以冯益的罪,虽处死也不足以大快天下人之心,然而太监们怕皇上习惯以处死来处理这种事,一定极力为冯益开脱罪行;不如把他贬到远处去,既不抵触皇上的心意,太监们看到贬谪的处分尚轻,一定不会极力营救,又庆幸出来一个空缺,一定一个个图谋进用,怎肯容纳被贬的人呢?如果现在就大力打压他们,这些人一定对我们起反感,那么他们的党羽组织将更坚固而不可破。”

  张浚这才叹服。

赵鼎的生平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爱国政治家、词人。解州闻喜(今山西)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等职。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他极力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和迫害。

  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与奸臣秦桧不和,被贬到潮州。知州王惕“假肩与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金州。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由于秦桧残酷迫害,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临终前自书墓石,记乡里及除解岁月。铭中有这种两句:“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死后也不会忘记宋朝,不会忘记抗金救国,要把他的精神化为河山,使宋朝强大起来。逐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旧县村。时为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享年仅63岁。卒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时,谥忠简。

  《宋史》有传:“鼎为南渡名相,与李纲齐名。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作品有《忠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

诗词推荐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好事

英云皓雨泻明蠲,题和人间第六泉。似把谷帘从黜降,却将此水为超迁。

好事

表里山河古帝京,逆胡数尽固当平。千门未报甘泉火,万耦方观渭上耕。前日已传天狗堕,今年宁许佛狸生?会须一洗儒酸态,猎罢南山夜下营。

好事

莫讶家居窄,无嫌活计贫。只缘无长物,始得作闲人。青竹单床簟,乌纱独幅巾。其馀皆称是,亦足奉吾身。

好事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

好事

云屏九折跨三休,公欲行春雪不愁。逗暖流澌鸣暗谷,送晴倒景漾层楼。似无似有草痕动,半落半开花气浮。婆饼焦声林外起,便从野渡唤横舟。

好事

不见高人祗自悲,每哦佳句望乌衣。浣花风月参谋去,采药溪山茂宰归。万里险艰头已白,半生功业梦还非。阿戎盍上青云路,奕世清门要发挥。

好事

阆苑年华永,嬉游别是情。人间三度见河清。一番碧桃成。金母忍将轻摘。留宴鳌峰真客。红狵闲卧吠斜阳。方朔敢偷尝。

好事

新敞朱甍映碧岑,高门谁识庆源深。畴郊已解传家学,石礼皆堪直禁林。七叶文章真有种,二郎官职本无心。庭前玉树成阴未,着手栽培昉自今。

好事

高山如逸民,不肯近人迹。孤悄尺五天,空洞容数百。不招龙自来,其下为窟宅。天下待霖雨,胡为耽睡癖。我今唤飞廉,驾汝上空碧。吾鞭不亡施,慎勿惮劳瘠。

好事

旧友年来不作疏,华灯乃肯寄蜗庐。宁知此老萧条甚,二尺檠前正读书。

好事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好事

渐近新年日愈长,不辞扶病举椒觞。了无一事干灵府,只合终身住醉乡。门飣春盘儿女喜,捣簁腊药婢奴忙。蜀州白首犹痴绍,更为梅花赋断肠。

好事

赵州自作自受,南泉外头相救。直饶数目分明,也是私路上走。

好事

天晴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遣四愁。

好事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好事

忆初见君江浦外,七尺长身齿含贝。君年未冠复新婚,锦带吴钩紫丝佩。豪姿侠气飒萧爽,春鸿轻便秋隼快。结交梁楚燕赵间,追慕廉蔺羞郭解。誓将弓槊事鞍马,耻作寒儒服巾带。余时琐屑笺虫鱼,折几寒灯写秋芥。相逢一笑恍自失,不异低岑仰高岱。杀鸡为黍三日谈,深中肯綮入襜骱。

好事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好事

仲尼作经授曾子,明稽至孝之终始。始於事亲终立身,以是扬名於后世。大雅有言念尔祖,述脩其德乃为美。圣训昭昭十八章,写之琬琰千馀岁。汤生本由义方教,石磨沙盪求成器。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为之字。立身之道将何如,非曰凡人富与贵。不贤而位何能为,蝇虫岂不披红紫。

好事

山中亦何有,烟云扶层梯。叠石抚空罅,洞水涵清漪。

好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