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戴禹功幕府归来三首

客里诗成付漫书,清风一榻黑甜余。
相山旧隐今分定,却是归来计不疏。

作品评述

这首诗是宋代作家王之道创作的《和戴禹功幕府归来三首》。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里诗成付漫书,
清风一榻黑甜余。
相山旧隐今分定,
却是归来计不疏。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客居他乡时,创作了一首诗并将其附在书信上送给朋友。尽管身处陌生之地,但作者仍能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愉悦,并享受着夜晚宁静的时光。诗中还提到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约定,他们曾在相山隐居,如今分隔两地,但归来后的重新相聚并没有疏远彼此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第一句描述了作者在客居他乡时,完成了一首诗,将其附在信中寄给朋友。这句中的"付漫书"意味着作者将诗作付之于信函,传递给了朋友。第二句通过"清风一榻黑甜余"描绘出作者在夜晚感受到清风的愉悦,夜晚的宁静给他带来了一种甜蜜和满足感。这里的"一榻"指的是作者在夜晚休息的床榻,这个词的运用使得整句诗意更加鲜明。

接下来的两句"相山旧隐今分定,却是归来计不疏"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情感。"相山旧隐"指的是过去作者与朋友一起隐居在相山的情景,而"今分定"则表示如今分隔两地。然而,归来后的重逢并没有减淡彼此之间的感情,作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作者在客居他乡时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思考。通过描绘作者感受到的清风和夜晚的宁静,以及与朋友的深厚情谊,诗中透露出一种安逸、宁静和珍爱的氛围。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意更为凝练,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向来种花地,曾与五夫邻。有客我同姓,见君如故人。赤身穷至骨,碧眼妙通神。且问两元老,何时定秉钧。

纯诚昭融,芳美嘉玉。肃将二精,以享以奠。休光四弃,灵祗来燕。其祥伊何,永世锡义。

点穴不须医,针经手自披。既云丹熟后,焉用火攻为。简出创牵步,端居痛上眉。闭门功行满,应有解飞时。

鱼在岸时活不久,人落深渊当下亡。川陆谁知同一性,恰如地狱与天堂。

清世朝贤难会面,岩堂语道霜风扇。借问何时出帝乡,笑云西蜀乌头贱。阿呵阿,谁人荐裴相,当年典豫章,不惜眉毛又相见。

厌听滴檐声,风回喜乍晴。润添新柳重,瘦损落花轻。山翠云初敛,溪浑水渐清。野人无别事,杖策又郊行。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溟濛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大海相环宛一洲,浮沤乍起已千秋。三壬笑向人间世,四癸时寻物外游。我辈安能知许事,平生未若乐斯丘。开窗翠竹时丁对,更说诸余总谬悠。

江南十里九青山,江北无山只野田。更遣野田无远树,郭熙尽巧若为传。

百病相寻体未平,幽怀感物强星星。地卑积润野梅瘦,岁晚无霜山柿青。览镜但存心慷慨,杖筇犹觉步竛竮。如何每事难业进,日废华严千字经。

秋兴逐凉吹,飒然驱烦襟。人悲故乡远,叶落空山深。楚俗伤去恨,秦城稀来音。何当返烟渭,自乐于园林。

独笑坐鞍自课诗,江云雨树两依依。客怀生怕西风恶,才入秋来便赋归。

衰鬓已凋渊岳,便腹顿减边韶。陋姝何必丰脸,烂饭须要长腰。

散点空阶下,闲凝细雨中。那能久相伴,嗟尔殢秋风。

莫把桃花误世间,日方明处隐尤难。道人办得心坚固,好向飞云顶上安。

非崖非巅,壁立苍然。野花炯炯媚朝日,樛木缭绕栖寒烟。归乎归乎,幽深此便。居乎居乎,市声昼喧。纷去住于吾心,定取舍于吾言。竹色一轩秋雨后,荷花十里晚风前。锦城不似还家乐,独立津头欲间船。

光随春漏细,影共夕烟流,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

吾家本住洞庭西,烟雨生涯接钓矶。今日吴江亭上望,水光山色却如归。

锦绷玉立纪双清,瑞牒千年重得名。龙竹高标俨元致,熊湘素节凛皇英。质同陇麦两歧秀,奇并庭柯连理荣。却羡次峻尤特立,虚心直道不孤生。

莫念双宗二会经,官员条令至分明。罪流更溢三千里,白佛安能救尔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