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沁仲

孤云纵迹混风尘,蔼蔼阳和满一襟。
招得鸳班同胜赏,肯教牛铎嗣清音。
庵当黛面雪霜峭,洞琐玉台烟雨深。
何日与师携手去,胎仙同看舞琴心。

作品评述

【原题】:
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沁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作者介绍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诗词推荐

枉报新诗锦不如,句中风竹韵萧疏。颇分泾渭甘从子,不较穷通岂病予。避地拟求千日酒,误身何用五车书。谁人与作任公钓,要使东人厌若鱼。

青桑柳暗山前路,麦脚含滋一锄雨。阳林桃是旧家春,冷眼灵云合头语。

丰年满路笑歌声,蚕麦俱收榖价平。村步有船衔尾泊,江桥无柱架空横。海东估客初登岸,云北山僧远入城。风物可人吾欲住,担头蕝菜正堪烹。

夏田少雨富来年,多雨何妨穑事秋。已戒日供皮子面,更教晚稻饱霜收。

英英庭前兰,密密园中桂。凉飚驾远馥,素景饶清丽。我居无俗物,二子时独诣。愿言永为好,千载成幽契。

悠悠东郭道,莽莽四海志。晨光曦高林,泫露泣征辔。巨防扬渌漪,哀泉赴横卫。我生窘羁束,感叹抚消髀。

朝路进贤归,厌听歌金缕。不恋玉堂花,豹隐南山雾。漉酒未巾时,暑槛披风处。子夏不兼人,并与诗筒付。

风前整顿紫荷巾,常向罗浮保养神。石磴倚天行带月,铁桥通海入无尘。龙蛇出洞闲邀雨,犀象眠花不避人。最爱葛洪寻药处,露苗烟蕊满山春。

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近得会稽消息否,稍传荆渚路歧宽。

溪园平广处,雅称雪中游。疎密看千变,高低共一丘。寒知松节劲,静觉竹声幽。还有故人否,当能看小舟。

瘴侵玉骨终难起,魂断巫山永不归。

车轮不可遮,马足不可绊。长怨十字街,使郎心四散。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翦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登山不愁峻,涉海不愁深。中擘庭前枣,教郎见赤心。

雨馀山石洗孱颜,卧虎蹲羊各自闲。杖屡贪穿秋色好,不知衣惹藓痕斑。

鸣琴拂榻此游衍,作诗何止夸厘牟。

昏昏白日卧,皎皎中夜愁。明月入枕席,凉风动念帱。蛬蝉相鸣悲,上下无时休。徒能感我耳,顾尔安知秋。

衣冠颠倒君休怪,筋力过从我不余。却笑秋风洛阳掾,得归犹望食鲈鱼。

金吾不禁元宵,漏声更莫催晓。

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

相共游梁今独还,异乡摇落忆空山。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

爱憎情易迁,感物思郁纡。念昔未弃捐,尝侍君子居。烦襟一披豁,雅抱何清虚。蹉跎怨时暮,凉德竟见疏。飞霜皓中庭,枵然委墙隅。的皪珠帏深。荧煌锦茵铺。岂不怀旧恩,君心已非初。当年纨扇谣,抱恨同区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