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作品评述

李远的《听话丛台》描述了一位来自赵地的客人,他自称曾经去过古代的丛台。诗中描绘了云雾遮住了襄国的天边,树木笼罩了漳河的土地。琴弦和管子变成了山鸟的鸣叫声,美丽的绮罗丝则化作了野花的绽放。诗中还提到了金舆玉辇无法留下行迹,只有风雨依然知晓长绿苔的存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听闻他人新从赵地归,
言及曾游古丛台之境。
云雾笼罩襄国天边,
树木环绕漳河之地。
琴弦和管子变作山鸟鸣叫,
美丽的丝绸则化为野花盛放。
金色的马车和玉辇,
无法留下行迹的痕迹;
唯有风雨知晓,
长绿苔的存在。

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古代的向往和想象。丛台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帝王的尊严和权力。通过古代丛台的想象,诗人试图表达对辉煌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不满。尤其是在最后两句中,作者提到金舆玉辇无法留下行迹,只有风雨知晓长绿苔,暗示了现实中权势的消逝和无常。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过去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运用了比喻手法,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寓意深远。通过错综复杂的意象构建,表达了作者内心对古代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整首诗意境清新,意味深长,给人一种既美丽又沉思的感觉。

作者介绍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李远的文学成就

  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李远虽然久居官职,但他的诗则清新可读,内容以描写现实为主。李远注意在意境上有所创新。如《剪彩》诗,前六句尽在于描写女子剪彩时缠绵甜美的情思,宛如一条清清流淌的溪水。末两句紧衔前情,以“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作结,使读者产生骤然幽远的遐思,为之情动,这就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运用上,李远注意选择和锤炼字句,颇见功力。如《增写御容李长史》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很高。他的“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之语,也曾被宋人魏庆之誉为“绮丽”的唐人典范句法。

  李远的作品传世不多。据《全唐诗》载,计有三十五首(其中二首重出于他人集中)及二句残句。李远诗向无单行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集》和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其诗。

  许浑《寄当涂李远》诗称他“ 赋似相如诗似陶”; 《诗治总龟》卷四五引 《郡阁雅谈》谓 “ 李远体物缘情, 皆尽臻妙”, 又引卢尚书哭李远诗云: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可见其诗名已重当时。 著有 《 李远诗集》、 《 武孝经》、 《 龙纪圣异历》、 《 历代鸿名录》名一卷。 《 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 全唐文》录其文五篇, 计序二篇, 赋三篇。

  李远今存之赋, 以 《 蝉蜕赋》、 《 题桥赋》为佳。《 蝉蜕赋》以蝉的生长阶段为切入点, 写蝉虽小, 却 “ 能变化以知机”, 历经验恶,从时而变, 终能 “ 响绕晴云”, “ 声催晚景”, 实现 “ 飞声而不朽”之愿。此赋以蝉喻人, 隐含士子入世、挣扎、上进、挫抑、出世以及奋进之寄托, 激励士子们刻苦努力, 顺应时势, “ 脱身而奋飞”, 颇含象征味。 《 题桥赋》写司马相如离旧居赴长安之时, “ 别骑留连, 乡心顾望, 铜梁杳杳以横翠, 锦水翩翩而迸浪。徘徊浮柱之侧, 睥睨长虹之上。神催下笔。俄闻风雨之声; 影落中流, 已动龙蛇之状”,借司马相如穷达之变, 表达 “ 警后进而慕前贤”的意旨。

  李远的诗赋清丽疏放, 骈俪工稳, 极富艺术感染力。

李远的生平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 唐文宗大和五年 (831)登进士第。

  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年(841),官司门员外郎。

  公元847年, 唐宣宗李忱即位, 改元大中。大中时期,历司勋员外郎、岳州刺史。大中十二年 (858), 宰相令狐绹奏荐李远为杭州刺史。 宣宗曰: “ 联闻远诗有‘ 青山不厌千杯酒, 白日惟销一局棋’, 疏放如此, 岂可临郡理人耶! ”令狐 答曰: “ 诗人托此以写兴耳, 未必实然。 ”再次进行推荐, 宣宗才说:“ 令往观之。”李远

  至杭州,治绩卓著, 颇有政声。后历官忠州、建州、江州刺史, 皆有政绩, 终御史中丞。

诗词推荐

青丝dh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金菊初开,银蟾渐显,新*皓色为俦。绽清芳空外,素魄深秋。便谨按中央雅致,又应当、望夜圆周。称予家赏玩,正许邀枝,迎照琼楼。堪餐秀色艳,好铺明卧影,两两相酬。顿省悟灵英,玉兔因由。馥郁盈盈,喷喷婵娟莹莹悠。遇重阳七八,香传三岛,光满十洲。

两人斗胜俱夸会,路路相违。子细俟依。劫尽方知解了围。遇迷不晓双关意,各自藏机。孰是孰非。却被傍观冷笑微。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飞趁崑崙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养气元本甚可为,只须身与理相随。待今自反俱无歉,直是工夫效验时。

万古醇酎气,结而成晶荧。降为嵇阮徒,动与尊罍并。不独祭天庙,亦应邀客星。何当八月槎,载我游青冥。

梳风洗雨,兰蕙摧残後。玉蕊檀芳做霜晓。板桥平,溪岸小。月下归来、乘露冷,赢得清香满抱。一枝春在手,细嗅重看,风味人间自然少。拟欲问东君,妙语难寻,搜索尽、池塘春草。想不是、诗人赏幽姿,纵竹外横斜,是谁知道。

说与黄花道。九秋深、三光五岳,气钟英表。金马玉堂真学士,蕴藉诗书奥妙。一一是、轻纶才调。斟酌古今来活国,算忠言、谠论知多少。又入奏,金门晓。朝回问寝披萱草。对高堂长说,一片君恩难报。更待痴儿千载遇,膝下十分荣耀。趁绿鬓、朱颜不老。整顿乾坤济时了,奉板舆、拜

咄咄复咄咄,小儿成老翁。幺微各形色,追琢元化工。不知春风去,又见千绿丛。主人美客怀,载酒行溪东。一步一回首,十步尊已空。灵均与太白,醒醉同所终。愿见化蠛蠓,生死托壶中。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

有客叩岩扃,无人管送迎。片云闲出岫,水月自空明。

光艳动春朝,妆成映洛桥。钱多自解数,筝涩未能调。花如秦苑好,酒比蜀都饶。深谢诸年少,来沽不待要。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丽藻飞来自相庭,五文相错八音清。初瞻绮色连霞色,又听金声继玉声。才出山西文与武,欢从塞北弟兼兄。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

剑外绵州第一州,尊前偏喜接君留。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但务欢娱思晓角,独耽云水上高楼。莫言此去难相见,怨别徵黄是顺流。

檐前数点弄晴光,浥露庭花枕簟香。池草梦回诗思杳,吟窗分得一边凉。

今来秋已暮,还恐未成归。梦里家仍远,愁中叶又飞。竹声风度急,灯影月来微。得见梁夫子,心源有所依。

暂别明庭去,初随优诏还。曾为鹏鸟赋,喜过凿龙山。新墅烟火起,野程泉石间。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端忧伤逝者,花事欲如何。春色愁边少,悲悰酒后多。溪桃方著脸,区木渐成窠。拟作开眉计,何当扫障魔。

莫惜朝衣换酒钱,渊明邂逅此花仙。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