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颜。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瓜浮五色烂,帘卷半钩弯。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作品评述

《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

何言避徂暑,清宴水轩闲。
竹气阴池凤,云峰照衮山。
玳簪方映座,彩服亦承颜。
乐奏寒波上,杯香绿芰间。
瓜浮五色烂,帘卷半钩弯。
今日宾裾盛,袁刘岂足攀。

中文译文:
为何要避开炎炎夏日,享受这宁静的水轩宴会。
竹林散发着凉爽的气息,湖泊中的凤凰,云峰照耀着山间的宫袍。
玳簪华丽地映照着宴席,彩服也显得美丽动人。
乐曲奏响在寒冷的波浪上,酒杯香气弥漫在绿色的芰草间。
瓜果漂浮着五彩斑斓的色彩,帘子半卷弯曲成钩。
今天宴会上来宾的衣袂华丽,袁、刘这样的人物岂能够相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夏日池亭宴会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氛围和华丽的装饰。作者以清新宁静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此景的赞美和享受。

诗中的"避徂暑"表达了作者不愿逃避酷暑,而是选择在水轩池亭中举办宴会,以享受凉爽的气息和宁静的环境。竹林中飘来的清凉气息和湖泊中的凤凰,以及山间的云峰,都给宴会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感。

作者用"玳簪"和"彩服"来形容宴会上的华丽装饰,将宴会的热闹和喜庆表达得淋漓尽致。乐曲在寒冷的波浪上奏响,酒杯中散发出香气,营造了一种愉悦的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宴会上来宾的华丽和尊贵,暗示了袁、刘等人物地位的卓越,与普通人难以相提并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夏日池亭宴会中所感受到的宁静、凉爽和华丽,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三策前陈语漫详,外迁一再相骄王。惟馀正谊兼明道,此传流传万古香。

入竹投窗夜有声,似违残腊作初正。三更爽气侵危坐,万里回风逼发生。呵笔小吟撩我老,闭门高卧见君情。只今剩作惊人句,颇觉吟边意未平。

力辞富贵回天上,不事楼台起宅中。问道但怀重舍盖,对优甯兴独延崇。精神宛似初平蔡,信突那应久在东。帝念中兴思旧德,未容高枕北窗风。

闭关谢质保丰功,建武规模见祖风。宰辅骈诛非细故,平章敢谓茂陵同。

相国终身保治平,不同非鞅死刑名。只缘用志能卑逊,纵曰伤残亦觉轻。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六月人家井无水,夜闻白鼍人尽起。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驰道春风起,陪游出建章。侍猎长杨下,承恩更射飞。尘生马影灭,箭落雁行稀。薄暮归随仗,联翩入琐闱。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朝游茂陵道,暮宿凤凰城。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

阴风号乱树,薄日照荒原。古堠泥埋字,空庐棘障门。无人天欲暮,谁谓不销魂。

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倩鹤附书信,索云作衣裘。仙村莫道远,枉策招交游。

君臣一德千龄际,柱石三朝四纪中。天下重轻常系望,膝前谋议不言功。位高少有名兼美,体健方知福更隆。谩道汾阳贵且寿,若论勋考亦惭公。

生来长诵老夫诗,那可无诗庆浴儿。得巽曾吟吟是谶,果然先偶次从奇。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礼乐节性情,工夫贵深省。爱亲笃冰履,酬世尚锦絅。勿任忘与助,一敬收众骋。威仪筋骸束,趣味精神领。相彼屋漏中,森若指见炳。穷达付天分,灵光勿随境。

劲节摩云岁月深,冰霜不改旧时阴。静浮香篆度幽径,冷滴翠光生茂林。明月满窗横好墨,清风入指接黄金。个中领取西方意,梦落人间何处寻。

废垒荒祠古,空庭独树寒。精诚褰画帐,事迹问黄冠。晦昧尘笼墨,淋漓雨壁丹。冷风满帘隙,仙双中盘桓。

九曲溪连万树松,树边云屋住仙翁。不曾说著人间事,日暮唯先闭鹤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