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
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
作品评述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是唐代崔道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主要描写了四个时刻的景象,以及与之对应的情感和意蕴。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为:
早夜拟乐府四首
吴子爱桃李,
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
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
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
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
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
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
零泪沾粉臆。
洞房犹自寒,
何况关山北。
这首诗词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以描述某个时刻的景象为主题,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悟和情感。
第一首以夜晚早晨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夜晚桃李树下月色未能洒地之景。吴子爱桃李,暗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月色不到地则寓意着美好之物未能如愿实现。
第二首以夜晚在宫廷内外观赏花卉的景象为背景,描写了明朝观花时,六宫嫔妃不眠不休的景象。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通过对六宫女子的形象描绘,表现了她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对时光的珍惜。
第三首以夜晚观赏月亮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月亮升起时,凉轩暗中的萤火虫飞出的景景。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诗中的萤火虫象征着微小而短暂的生命,与美好的事物短暂而稍纵即逝的性质相呼应。
第四首以夜晚的静寂和孤独为背景,描述了夜晚的月色明亮如白昼,虫鸣声进入室内的景象。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则意味着在这个清冷的夜晚,远方的人和事物都是遥不可及的。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和无法实现的渴望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对四个不同时刻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情世态和生命短暂性质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寄托。
作者介绍
崔道融的诗歌特点
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崔道融的生平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