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州西湖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
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

作品评述

《许州西湖》是苏轼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描绘了许州(今江苏扬州)西湖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许州西湖》

西湖小雨晴,
滟滟春渠长。
来従古城角,
夜半传新响。

使君欲春游,
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
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
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
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
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
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
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
不知田野怆。

颍川七不登,
野气长苍莽。
谁知万里客,
湖上独长想。

译文:

小雨过后,西湖重现晴朗,
春水悠长如织。
从古城角落传来,
深夜时分响起新声。

使君想要春游,
为整治湖泊而劳作的人数以千计。
大家手持畚箕和锄头,
喧闹得犹如蚂蚁运土。

娇艳的桃花玩弄着春色,
但生机之寒仍然让人忧伤。
只有那凋谢的梅花,
依然显得高洁而自负。

游人们已经聚集,
端着酒器三两成群。
醉倒的客人躺在路旁,
扶起来时还是不稳。

池塘和台阶堪称宏丽,
贵族和百姓一同欣赏。
但我担心城市的繁华,
却不知道田野的凄凉。

颍川七曲的河道无法登临,
野气长时间笼罩着苍莽。
谁能理解那万里之外的客人,
独自在湖上怀念着。

诗意和赏析:

《许州西湖》以描绘许州(扬州)西湖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景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劳作场景。诗中通过描写西湖春雨后的晴朗景色、城市的繁忙和湖上的寂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情的触动。

诗词开篇描绘了小雨过后的西湖,春水如织,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接着,诗人描述了城市的喧闹景象,浚沼工程的繁忙场景,以及人们在劳作中的辛劳。这些描写表达了现实生活的热闹与忙碌,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闲暇和自然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桃花的娇艳和梅花的高洁来对比春天的喜悦和凋谢之感,表达了对生命和人事的深沉思考。诗末,作者提到颍川七不登,指的是当时诗人身处的地方无法登临颍川的山川景色,由此引发了对远方客人的思念和对乡野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通过对城市和乡野的对比,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以及对乡愁和远方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和赞美,又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冷漠和物质的繁华。同时,通过对远方客人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和平淡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整体上,《许州西湖》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人情味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几朝旌表映门闾,更赏林园入画图。迁诏总宜名让水,树巢多恐是慈乌。花迎客馆清香远,竹绕书堂气节殊。我直紫垣无路到,乱云芳草隔洪都。

西湖

花萼楼前春正浓,濛濛柳絮舞晴空。金钱掷罢娇无力,笑倚栏干屈曲中。

西湖

亭上掀帘试解襟,远山崷崒势前临。前滩溅沫锵鸣玉,落照蒸霞映翠金。运笔欲回天地力,高谈真造圣贤心。於中览景宜谁预,愿结夫君此笑吟。

西湖

客裹偶相逢,襟怀亦偶同。对梅吟夜月,新柳间春风。子勿言浮梗,余方笑转蓬。归程经雁荡,得句附邮筒。

西湖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西湖

楚都陈迹久灰埃,一曲虞兮尚寄哀。不作偷生渡江计,可须千里更西来。

西湖

叠雪裁霜越纻匀。美人亲翦称腰身。暑天宁数越罗春。两臂轻笼燕玉腻,一胸斜露塞酥温。不教香汗湿歌尘。

西湖

若稽古至三万,道德经亦五千。俗学见皮肤止,圣处非口耳传。

西湖

足趼逾千里,仙山民易逢。欲将遮日手,款扣拨云峰。奎壁生无极,星辰拱几重。师心微太漠,不碍白云封。

西湖

春到海棠花几信。堠馆馀寒,欲雨征衣润。燕认杏梁栖未稳。牡丹忽报清明近。恨入青山连晓镜。香雪柔酥,应被春消尽。绣阁深深人半醒。烛花贴在金钗影。

西湖

庙器圭璋骨,儒林虎豹章。韦编双辅嗣,禹迹再平当。月冷谈经幄,尘昏弄笔床。西州何处路,溪水咽梅乡。

西湖

杏花春晚,散馀芳、著处萦帘穿箔。唤起幽人明月夜,步月褰衣行乐。置酒花前,清香争发,雪挽长条落。山城薄酒,共君一笑同酌。且须眼底柔英,尊中清影,放待杯行数。莫道洞箫声断处,月落杯空牢寞。只恐明朝,残红栖绿,卷地东风恶。更须来岁,花时携酒寻约。

西湖

叨尘愧甚鹤乘轩,誓报洪私敢寒源。回有圣胆真愿辅,轲于仁义岂忘言。清朝长欲诸贤任,公论常扶一脉存。湛露独沾惭过厚,盍推四海遍皇恩。

西湖

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合听昆弦。

西湖

避贤求假左朱轮,衡石通章触罢频。十驾似驽宁取道,五能如鼠不藏身。危心事国区区在,短领侵年种种新。君惠转深无报日,长教猿鹤怨归人。

西湖

手得封题手自开,一篇美玉缀玫瑰。众知圆媚难论报,自顾穷愁敢角才。君卧南阳惟畎亩,我行西路亦风埃。相逢不必嗟劳事,尚欲赓歌咏起哉。

西湖

江上女儿当窗织,染得深潭千丈黑。什袭珍包入尚方,五丁输取归东国。几年箱箧有余香,为君裁作明镜囊。囊里青铜明似月,镜中玉貌春花光。青铜可磨石可转,唯有此心终不变。欲识中情长忆君,日日揭囊看镜面。

西湖

雪冻霜封稍欲残,殷懃折向坐中看。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

西湖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独闭青楼暮,烟深鸟雀稀。

西湖

九原英魄谁能作,规略千条殆可寻。佐佑艰难揣夷狄,似兹举措好为霖。

西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