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茶与曾吉甫

两焙春风一塍隔,玉尺银槽分细色。
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
岸巾小啜横碧斋,真味从底倾输来。
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鹜轰雷。

作品评述

《寄茶与曾吉甫》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风吹拂两地隔开,
玉尺与银槽分辨细微的颜色。
花苞难以区分黔中的品种,
泡茶后才知道世间的白色。
横穿碧斋的岸巾小啜一口,
真正的滋味从底部倾泻而来。
曩昔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段奇妙的话语,
三年暗室里,鹜鸟忽然雷鸣般地惊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茶为主题,通过描绘泡茶的过程和茶的品尝,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美感和感悟。诗中的“两焙春风一塍隔”描绘了茶叶的制作过程,也象征着作者与茶的距离。茶叶经过焙制,成为了美味的佳品,但作者与茶之间隔着一片土地,仅能通过寄送茶叶与茶友相交流。

接下来的描写“玉尺银槽分细色”,通过对茶叶颜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茶叶的敏感和品味。茶叶的色泽细腻多样,需要用玉尺和银槽来区分,暗示了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然而,“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表达了茶叶的品种复杂多样,有时很难辨认其中的差异。只有在泡茶之后,方能真正品味到天下茶叶的纯净和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品茶的场景,“岸巾小啜横碧斋”,岸巾是用来擦拭茶具的小巾,小啜则是小口品茗的意思。这里描绘了一个雅致的茶室,作者在其中享受着茶的滋味。茶的真味“从底倾输来”,表明作者通过细细品味茶汤的底部,真正领略到茶的精髓。

最后两句“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鹜轰雷”揭示了作者在品茶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作者在茶香的陶醉中得到了某种启发或领悟,这种领悟如同“三岁暗室鹜轰雷”般突然而震撼人心。

整首诗以茶为线索,通过描绘茶叶的制作、品鉴和品味,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作者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茶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采芝天门山,寒露净毛骨。帝青九万里,空洞无一物。倾河略西南,昌射河鼓没。蓬莱眼中见,人世叹超忽。当时弃桃核,闻已撑月窟。且当呼阿环,乘兴弄溟渤。

游戏公孤了,归来不爱名。昌黎前进士,司马老先生。有节化宜晚,无波水自平。翳云遮不得,南极益精明。

直以心为佛,西来说最高。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

夜读老杜诗,如对老杜面。此翁历艰难,往往诗中见。曩吾游川蜀,所恨年数浅。草堂闻无人,正在成都县。断碑蚀苔藓,扪读知几遍。寻思隐其下,终日弄书卷。庶几平生心,所得未应偭。亲庭臣行在,归计乖初愿。言瞻浣花里,卮水乃缺献。人间画图样,皮骨怪丰腆。京华四十载,褐短

东冈老道友,招我阅子孙。大儿教以孝,小儿抚以温。举觞意未畅,已复月挂昏。兴言还吾庐,更待它日论。

莫以今时宠,宁无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应门。

不眠苦夜永,待旦情徬徨。传闻虏渡河,羽书达明光。前锋已陷敌,大将堕马亡。健卒三万人,一朝化犬羊。孤城若累卵,覆车惩辽阳。天子为动色,群议纷蜩螗。司马出守边,元戎将启行。当时画战守,经抚何参商。曾闻右战者,未战已仆僵。至今庙堂间,莫知谁否臧。嗟余孱书生,国耻

驿使话汉东,故人迁谪处。所居虽非居,有树即嘉树。日膳或鸡肫,时蔬多荀芋。夜堂蛇结蟠,昼户鹊噪聚。著书今未成,爱静已得趣。予欲访其人,炎蒸未能去。

闻道西亭偶独登,怅然怀我未忘情。新花自向游人笑,啼鸟犹为旧日声。因拂醉题诗句在,应怜手种树阴成。须知别後无由到,莫厌频携野客行。

一念惟余睡作魔,鸥閒不与世同波。迩来定力空诸妄,如以摩尼照浊河。

投子投子,机轮无阻。放一得二,同彼同此。可怜无限弄潮人,毕竟还落潮中死。忽然活百川,倒流闹{左氵右聒}{左氵右聒}。

有权有实,有照有用。匆匆夏影将残,飒飒凉飚又动。四时代谢,日月如流,万法乘除,有无似梦。独有老赵州,太惺惺,复懞懂,却道萝蔔三斤重。

媚丛无奈密,柔蔓不胜长。非邻粉自白,似侠骨中香。不分樱桃艳,名先播乐章。

禅翁笑拥两朱轮,麈尾蒲团付底人。千里讴吟真刺史,三朝出入老宗臣。春风半道旌旗转,南国一番桃李新。莫把蹄涔留尺鲤,早令图画上麒麟。

时平辄弃置,事迫甘前驱。呜呼忠义臣,匪直科目儒。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趋。岂不寄便安,网常乃当扶。移檄倡诸镇,奋袂躬援枹。川决莫我回,万险栖海隅。天乎复不济,道穷竟成俘。一死事乃了,吾头任模糊。悠悠讥好名,责人无已夫。三衢有魁相,投老作尚书。

扰扰利学者,久不可与谋。读书乃何为,老不知轲丘。弗恤义所在,务期高爵收。尝闻失则嗟,不闻得之羞。知谁洪其源,使世乘其流。於今已汗漫,更久将遡游。尝闻古人言,饕餮为共兜。谓恶岂必多,偷饱德弗修。不知自思者,舍此何所由。故余早知惧,誓将异人求。宁为寒饿嗟,不同

旧德推当代,新悲入故乡。直当冠獬豸,清可濯沧浪。美研精煤色,文瓯昼茗香。生平无复见,流涕送幽堂。

上国社方见,此乡秋不归。为矜皇后舞,犹著羽人衣。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天气暄妍三月春,青山垂访白头人。威仪雍肃披儒雅,语论清冷洗渴尘。道合圆常无异路,心空及第睚通津。相逢相别休怀念,千里同风德乃邻。

落日看篱脚,晚风占树头。庭荒虽惹咫,步绕亦频周。我老自投网,民愚还坐囚。相哀莫相释,点点更悠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