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茶与曾吉甫

两焙春风一塍隔,玉尺银槽分细色。
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
岸巾小啜横碧斋,真味从底倾输来。
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鹜轰雷。

作品评述

《寄茶与曾吉甫》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风吹拂两地隔开,
玉尺与银槽分辨细微的颜色。
花苞难以区分黔中的品种,
泡茶后才知道世间的白色。
横穿碧斋的岸巾小啜一口,
真正的滋味从底部倾泻而来。
曩昔的经历给我留下了一段奇妙的话语,
三年暗室里,鹜鸟忽然雷鸣般地惊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茶为主题,通过描绘泡茶的过程和茶的品尝,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美感和感悟。诗中的“两焙春风一塍隔”描绘了茶叶的制作过程,也象征着作者与茶的距离。茶叶经过焙制,成为了美味的佳品,但作者与茶之间隔着一片土地,仅能通过寄送茶叶与茶友相交流。

接下来的描写“玉尺银槽分细色”,通过对茶叶颜色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茶叶的敏感和品味。茶叶的色泽细腻多样,需要用玉尺和银槽来区分,暗示了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然而,“解苞难辨邑中黔,瀹盏方知天下白”,表达了茶叶的品种复杂多样,有时很难辨认其中的差异。只有在泡茶之后,方能真正品味到天下茶叶的纯净和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品茶的场景,“岸巾小啜横碧斋”,岸巾是用来擦拭茶具的小巾,小啜则是小口品茗的意思。这里描绘了一个雅致的茶室,作者在其中享受着茶的滋味。茶的真味“从底倾输来”,表明作者通过细细品味茶汤的底部,真正领略到茶的精髓。

最后两句“曩归畀余一语妙,三岁暗室鹜轰雷”揭示了作者在品茶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作者在茶香的陶醉中得到了某种启发或领悟,这种领悟如同“三岁暗室鹜轰雷”般突然而震撼人心。

整首诗以茶为线索,通过描绘茶叶的制作、品鉴和品味,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作者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茶的独特情怀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家住天台水石村,四围都是给孤园。有时桐柏庵中去,归下层峦夕照昏。

欹烟裛露暗香浓,曾记瑶台月下逢。万里春回人寂寞,玉颜知复为谁容。香严童子沈薰鼻,姑射仙人雪作肤。谁向天涯收落蕊,发君颜色四时朱。

不驾使车开汉关,不棲岩穴炼金丹。岂无开径三人友,分著垂緌五寸冠。

郁郁炎海旁,气蒸雾露毒。得罪入投畀,幸贷吭颈戮。彼心学圣贤,於义无不足。奈何角主威,未尝有是辱。

云欲开时又不开,问天觅阵好风催。雨无多落泥偏滑,溪不胜深岸故颓。

帢匝枝头簇绛英,朱髹梵器上天成。槛边更种蛮姜叶,依约如归佛手擎。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林园无俗物,满目是琅玕。非雾昼常晦,不见夏亦寒。流尘终日背,归鸟一枝安。但看青青节,肯随黄叶残。

兀兀出门何处去,新昌街晚树阴斜。马蹄知意缘行熟,不向杨家即庾家。

廼先天皇君,万有七千祀。迄彼大庭时,对於葛天氏。邈计几何年,是生余小子。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有晋勾漏侯,炼丹极地肺。岂曰其云仍,容或有肖似。阿亾昔吞月,诞日非指李。少长异强袌,世家得源委。谁言空桑生,乃嗣白仲理。少传仕唐朝,香山号居士。不曾受衣盂,漫自

山阴不得见,见期在东阳。东阳忽岁华,欲往又阻长。贻书辄无报,有便复寄将。以君懒於书,我岂望得当。永怀十年别,动止曾莫详。君貌今何如,孰与我老苍。就使白发同,脚力谁弱强。日饭米多少,饮酒可几觞。尚能甘寝耶,比之昔对床。嫂氏亦晚景,吾妇伯姊行。为君过客频,膏沐

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山行明照上,谿宿密云蒸。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

远书开罢更依依,晨坐高台竟落晖。颜巷雪深人已去,庾楼花盛客初归。东堂望绝迁莺起,南国哀馀候雁飞。今日劳君犹问讯,一官唯长故山薇。

非人口似泻汾河,此辈尘中有甚多。心恨貌恭无定止,舌夸端正乱乖讹。为官善政身荣禄,利剑休教石上磨。立待满盈船陷水,恶风从被海神拖。

梅福仙游井汲枯,而今云水稳禅蒲。青原门下藏麟角,黄蘗床头捋虎须。学子柏庭寒立雪,檀家饭甑软炊珠。乞归将意丛林暖,松食荷衣良槁癯。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

前世诸生选,平居数路开。乡闾自相与,岩穴亦时来。射雉空亡矢,为蛇更夺杯。千金曾市骨,聊用作龙媒。

太古安知虙与尧,茹毛饮血自消摇。不须追咎为书契,初结绳时俗已浇。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亭俯澄波对碧山,山头古木总苍颜。爱山未辨还山计,猿鹤还应伴我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