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编修昌龄挽诗

遗编三叹古稀声,分得乾坤一气清。
天上故人俱告老,江南小子尽知名。
琼花后土醒春梦,夜月空梁黯旧情。
地下修文书正朔,也知不独晋渊明。

作品评述

《苏编修昌龄挽诗》是明代张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遗编三叹古稀声,
分得乾坤一气清。
天上故人俱告老,
江南小子尽知名。
琼花后土醒春梦,
夜月空梁黯旧情。
地下修文书正朔,
也知不独晋渊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编修、苏昌龄等名士的挽歌之情。诗中描绘了古稀之年的苏轼,他的声音被遗传下来,与天地间的清气融为一体。天上的故人们也都渐渐年老,而江南的年轻才俊们却纷纷闻名于世。当琼花开放,大地苏醒时,春梦也醒来了,夜晚的月光照亮了旧日的情感。在地下,修书者们依然坚持修正历史,他们也明白自己不仅仅是晋代的渊明一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抒发对苏轼等名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为主题,通过对天地、人事的描绘,展现了岁月流转、人事易逝的主题思想。诗中的"遗编三叹古稀声"形象地表达了苏轼的声音被遗传下来,成为后人共同的记忆。"分得乾坤一气清"表达了苏轼的声音与天地间的清气相融合,突出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天上故人俱告老,江南小子尽知名"则对比了天上的故人们渐渐年老,而江南的年轻才俊们却纷纷崭露头角,显示了时代更迭、新旧交替的现象。"琼花后土醒春梦,夜月空梁黯旧情"通过描绘春花盛开、夜晚的月光,展现了时间的推移和旧日情感的沉淀。最后一句"地下修文书正朔,也知不独晋渊明"强调了地下修书者们对历史的修正和传承,他们明白自己不仅仅是晋代渊明一人,也肩负着历史的责任。

整首诗词通过对苏轼等名士的赞颂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同时,通过对人事易逝、时光流转的描绘,表达了对光阴的珍惜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运用,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推荐

拂破苍苔觅旧题,五言觅得晚唐诗。岩光人忆遗名好,华景天开一段奇。铁锁掣关躔霹垒,玉梯穿路透瑶池。古心未展閒游戏,惭愧平生华子期。

巴山任喧云,僧窗睡方悄。风清月到床,露白虫鸣草。

泠泠庶子泉,落落阳冰笔。云气势崩垂,龙蛇互蟠屈。峄山既劘灭,石鼓又缺失。唯兹数十字,遒劲倚云窟。模印徧华夷,流传耀缃帙。书诚一艺尔,小道讵可忽。乃知出人事,千古名不没。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驱车出西城,眷言与君违。北顾临康衢,问子将焉之。赤骥度渥洼,终当饮瑶池。成都九轨道,一跃不可追。浮尘暗荆棘,捷径行多迷。长风战秋林,零露沾人衣。青松不改柯,期子清霜时。

蜜黄初出一枝春,分似堂中得定人。各各闻香获三昧,信知文字本非真。

檐溜停清泻,林声息怒号。水浮秋色远,山带夕阳高。

崷崒孤岑碧四围,分明佳气是祠西。星坛醮罢天如水,羽褐追游月满溪。真境可容兵劫坏,在涯长恐梦魂迷。烟霞旧侣今谁在,还肯丹梯手共携。

江右传神下笔亲,杉溪集里识刘君。君今有子能传业,撞过烟楼更入神。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那。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熊州楼观飞云外,白简霜威凌皂盖。组练三千引绣衣,罗裙二八鸣珠带。九华之帐香氤氲,寂寂琼楼午夜分。苎里佳人娇荐枕,巫山仙子渺行云。牵情梦罢看归路,别恨迢迢隔烟雾。妾心苦作藕中丝,郎意何如荷上露。锦水东西杨柳新,往来愁杀断肠人。欲将心事寄青鸟,芳草年年空复春。

田宅不多终是有,园池虽不胜如无。三平二满人间少,此乐唯应属老夫。

野寺绝依念,灵山会遍行。老来披衲重,病后读经生。乞食嫌村远,寻溪爱路平。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

林下鸣鸠坼晴杏,田间水漫春溶溶。使君固自足风美,时傍青山去问农。

前占寒食一百六,算到其时未合开。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犹及相逢鬓未华,故乡春尽不须嗟。园林处处生新草,风雨年年送落花。高树书寒归有鸟,小溪湍急走如蛇。方知傲世不在隐,高枕北窗闻打衙。

秋风掠梧桐,岁月去如掷。功名趁强健,君子有行役。朝家政急贤,黼座不满席。巍巍庙堂望,留客良独惜。谁为君兰言,亦有子公力。居然怀墨绶,欢喜动颜色。宰邑世情难,指作富贵厄。公尝为我言,百里岂摈斥。虽无槐鼎贵,均是代天职。人方事趣办,声誉已赫赫。公独安其常,容与

春日悠悠,春风载条,春酒思柔。

提葫荐,沽美酒,酒美欲沽何处有。官醪道远不可得,村酿浓酸难入口。况当春暮暝暖初,沉浸浓郁醺体肤,客中醉倒无人扶。

木纹藤簟竹方床,山阁重阴雨后凉。新月梧桐秋已老,碧梧机杼夜初长。白鱼入馔松醪熟,红稻供炊笋脯香。云树芝泉随处好,一时清赏肯相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