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墅·登明月台

才到松陵即是家,擎空皎月莹无瑕。
自须台上分明看,拟欲呼仙泛海槎。

作品评述

《盘墅·登明月台》是一首宋代诗,作者黄由。诗歌描写了作者登上明月台,欣赏皎洁无瑕的月光,并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诗中的"盘墅"指的是松陵,这是黄由的故乡。作者刚刚到达松陵,感叹这里就是他的家。在明月台上,高举的明亮月光照耀着一切,光芒洁白纯净,没有瑕疵。

诗人以自顾之姿站在台上,清晰地观赏着明亮的月光。他心生欲望,想要呼唤仙人乘坐海槎降临,一同领略这美丽的景色。这里暗喻了诗人对幻境和仙境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意味深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仙境的追求。诗中的明亮月光和诗人的向往之情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并追求超越人间尘俗的境界。

诗的描述简洁明了,表达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通过描绘明月和仙境,诗歌展现出无瑕的美丽和人类对美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心灵的恬静和追求远离尘嚣的理想。整篇诗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寄托情感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和仙境的渴望,给人以诗意和美的享受。

诗词推荐

虎锡高腾上虎岩,虎岩老虎气耽耽。袖藏济北爷儿手,不捋其须心不甘。

在昔皇天倾,覆卵无完理。兄不即殉身,感奋良有以。 摩挲双匕首,一夕再三起。千钧重一发,恐复忧天只。荏苒岁月间,隐痛入骨髓。未戡仇人胸,抱疾忽焉死。尸床目不瞑,不继非人子。尚有娥亲在,李寿汝莫喜。

琪花风乱欲成团,度岭人言路已漫。我斥征夫第前迈,山翁不畏雪霜寒。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梨园弟子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古称浮磬出泗滨,立辨致死声感人。宫悬一听华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果然胡寇从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

公尝有净名之诗曰:殷勤雇景物,为尔老南徐。考乎此篇,则出无晴雨之待,观无阴霁之殊。昼呼竹舆,暮咏归涂。既不舍于斯须,共必迩于海岳之故庐。如曰易砚山之宝储,登楼平章,维王及苏,自西徂乐,乃犹奠居。此所谓舍其旧而新是图,予固因以验予记与跋之皆不诬也。

禁火晓未暖,蹈青昏恰皈。何堪一原雪,将冷入春衣。

萧飒清风至,悠然发思端。入林翻别叶,绕树败红兰。晓拂轻霜度,宵分远籁攒。稍依帘隙静,遍觉座隅寒。乍逐惊蓬振,偏催急漏残。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

恰好被人借去了,莫言邻舍不通容。团圞无缝难安笔,只抹烟云一两重。

北崦千梢竹,东轩八尺床。遍行欣老健,熟睡领新凉。海石陈书几,陶诗贮药囊。时时一到眼,亦足傲羲皇。

青史编名在箧中,故林遗庙揖仁风。还将文字如颜色,暂下蒲车为鲁公。

蓂飞八叶书云后。此日孙枝秀。爱他风味似吾人。都是笔头能篆、又能文。青青两鬓年方壮。儿女俱成长。要添福寿与荣华。教取一庭兰玉、共成家。

门掩荒寒僧未归,萧萧庭菊两三枝。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黄花知不知。

藤枝既老解纵横,禅老因何解道情。识取个中无把捉,眼前瓦砾是瑶琼。

公余槐柳转斜日,吏散鸟雀来空庭。康成书带可人意,坐见茸茸相对青。

尽日吟诗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僮眠冷榻朝犹卧。驴放秋田夜不归。傍暖旋收红落叶,觉寒犹著旧生衣。曲江池畔时时到,为爱鸬鹚雨后飞。

秦虢风流本一家,丰枝稼叶映双花。欲分妍丑都无处,夹道游人空叹嗟。朱帧玉勒控飞龙,笑语喧哗步骤同。驰入九重人不见,金细翠羽落泥中。

平明敞帝居,霰雪下凌虚。写月含珠缀,从风薄绮疏。年惊花絮早,春夜管弦初。已属云天外,欣承霈泽馀。

泾溪石险人竞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沈沦。

颇厌低头看文字,似曾有约到南山。稍回妍暖日自喜,扫尽积阴天解颜。便合与君联骑出,更谁如我两人闲。相逢莫作伤时状,且趁春光竞往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