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七首

慧不厌修,福不厌作。
福慧双收,如虎戴角。
作既无作,修亦无修。
青山绿水,短棹孤舟。
格外之谈,迥出常流。

作品评述

《偈二十七首》是宋代释守净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慧不厌修,福不厌作。
福慧双收,如虎戴角。
作既无作,修亦无修。
青山绿水,短棹孤舟。
格外之谈,迥出常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简洁而深刻的词句,表达了修行和善行的重要性,并突出了修行和善行的互相促进的关系。

首先,诗人告诫人们慧不应该厌倦修行,福不应该厌倦行善。这里的慧指的是智慧,代表着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理解;福指的是福德,代表着积累善行所带来的福报。诗人意味深长地说,慧和福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促进,如同一只虎戴上了角一样,显得更为强大。

接着,诗人指出了修行和善行的境界。他说,修行不是有所作为,而是超越了一切行为的境界;善行也不是有所修持,而是超越了一切修持的境界。这里的"作"和"修"指的是具体的行为和修行的方法。诗人通过这种表述,强调了修行和善行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一切形式和方法的,达到了自然自在的境地。

最后,诗人运用青山绿水、短棹孤舟等意象,描绘了修行者的境界。青山绿水代表着宁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短棹孤舟则象征着修行者孤独而坚定的修行之路。诗人说,修行者的修行和善行格外出众,超越了常人的境界,迥然不同于寻常的流俗之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和善行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诗人通过意象的运用,描绘了修行者超越凡俗的境界,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这首诗词在表达哲理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佛教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推荐

子猷雅爱此君深,清白传家直至今。有似致身怜劲节,更应待物并虚心。闲来点笔书新粉,醉后移床傍细阴。分到渭川青玉种,严公宅里许同吟。

鲁祖逢人面壁,老大慵懒追随。后之参徒罔测,一向打瓦钻龟。

漫漫村塘水没沙,清明初过已无花。春寒欲雨归心急,懒住扁舟问酒家。

朋旧凋零尽,乾坤偶脱遗。食新心窃喜,话旧语多悲。泥醉醒常少,贪眠起独迟。闭门谁共处,枕藉乐天诗。

小楼灯火夜青荧,风撼梧桐客梦惊。谁家更理琴乌曲,误听壁间丝竹声。

小阁倚晴空,数声钟定。斗柄寒垂暮天净。向来残酒,尽被晓风吹醒。眼前还认得,当时景。旧恨与新愁,不堪重省。自叹多情更多病。绮窗犹在,敲遍阑干谁应。断肠明月下,梅摇影。

秋日思还客,临流语别离。楚城将坐啸,郢曲有馀悲。山晚桂花老,江寒蘋叶衰。应须杨得意,更诵长卿辞。

物华俱人发生辰,喜见花梢刺眼新。便好衔杯嚼红蕊,不须枝上火烧春。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系剑马相如。画楼晚去闻寒角,缥帙看来落蠹鱼。日获诲言皆旧学,不惭贫贱带经锄。

九仙沤和汤,浴此二水牯。主人无施心,冷暖各得所。道途开十方,瓢杓汲万古。欲问源从来,大雄山有虎。

吾结草庵山之中,旁人笑我名靖通。都来方寸闲田地,大包世界同虚空。我庵非通亦非靖,玲珑八面无形影。盈虚消息任天机,庵内主人都不省。有时风雪三冬天,山前尽日无人烟。顽空墨黑昼如夜,庵中光耀长周圆。有时风雷平地起,山沉江涌流云气。龙吟虎啸万形喧,庵内情缘无止起。

都门收宿雾,佳气郁◇◇。晓日寒川上,青山白雾中。楼台万瓦合,车马九衢通。恨乏登高赋,徒知京邑雄。

赤日炎风书鼓迟,中官宣问到黄扉。传呼宰相槐街静,青盖摇摇未午归。

太项冥虚极,微远不可究。禀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孔父惭至理,颜生赖真授。泛然同万流,无迹世莫觏。

吾爱卓子康,作邑非寻常。口不及人恶,抚字若弗遑。礼律乃并用,化嚚以为良。解马以与人,不较人自偿。

凤箫鼍鼓龙须笛,夜宴华堂醉春色。艳歌妙舞荡人心,但有欢娱别无益。何如村落卷桐吹,能使时人知稼穑。村南村北声相续,青郊雨后耕黄犊。一声催得大麦黄,一声唤得新秧绿。人言此角只儿戏,孰识古人吹角意。田家作劳多怨咨,故假声音召和气。吹此角,起东作。吹此角,田家乐。

观君词语中,具引先贤事。了然道在兹,不行而善至。君今真至矣,奏乐求真知。一言见吾子,固难尽於辞。知君贯老庄,亹亹蹈大荒。剧谈玄中玄,豁落无边旁。有学必有待,不与诸魔对。涉景若与知,何尝讶谲怪。疑论涣已释,则信为善士。主善以为师,天真从可致。人间犹论分,仙事

政须晴甲子,早作雨清明。万树朝烟湿,一溪春雨平。农谣若果验,岁事已堪惊。天意非人料,西畴且力耕。

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吴江枫。吴江风。索索秋声飞乱红。晚来归兴浓。淮山西,淮山东。明月今宵何处同。相寻魂梦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