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数蓂(元和中作)

将课司天历,先观近砌蓂.一旬开应月,五日数从星。
桂满丛初合,蟾亏影渐零。
辨时长有素,数闰或馀青。
坠叶推前事,新芽察未形。
尧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作品评述

《赋得数蓂(元和中作)》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数蓂盛开之时,我先观察近处的蓂蔓。十天左右就会开放,应是与月亮相应的五日来数星星。桂花满丛初合,月亏的影子渐渐消失。我能够辨别时令的长短,数闰月或者多出的青色。坠落的叶子推动着过去的时光,新芽则观察未来的形态。从尧时代到现在,千年来瑞气始终如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通过观察数蓂(一种花卉)来感受时间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蓂蔓的观察,描绘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展示了自然界的律动和生命的循环。诗人通过对花开花落、月亮变化等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赏析:
《赋得数蓂(元和中作)》以自然景物为线索,通过描绘花开、月亏等现象,寄托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诗人通过对蓂蔓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和节气的变化,以及生命的短暂和不断的更新。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消逝的深切思考,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细腻感受。它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诗意深远,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短暂而珍贵的思考,呼唤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对生活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诗词推荐

佞幸传呼至,师臣伛偻迎。暮年灵寿杖,幸自可扶行。

孩提亲长根天性,尧舜由来共一初。情欲既趋天者灭,反疑性恶复何如。

郊居暂辍簿书劳,尚植忠良翊圣朝。风月一坛光滟滟,天人三策锦飘飘。清声足重江潮望,直笔宁辞馆阁招。洛下诸郎竞才俊,岂能无意说渔樵?

礼乐节性情,工夫贵深省。爱亲笃冰履,酬世尚锦絅。勿任忘与助,一敬收众骋。威仪筋骸束,趣味精神领。相彼屋漏中,森若指见炳。穷达付天分,灵光勿随境。

家虽在城阙,萧瑟似荒郊。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巢。云归白石洞,鹤立碧松梢。得丧非吾事,何须更解嘲。

登台并马出都门,满地东风动草根。千里乡心悲过鸟,一年佳节藉芳尊。回牜雪积春还在,远戍烟拖晚更昏。酩酊归来思何限,断鸥饥鹭立沙痕。

离骚谓绝响,此道传人心。外物有鼎革,能言无古今。曹刘与陶谢,五柳擅正音。李杜与韩柳,一字直万金。欧苏与黄陈,孰浅而孰深。尤萧杨陆范,乾淳鹤在阴。二涧可继之,章泉亦駸駸。奈何近百载,种火灰中深。

古柳维舟带暝阴,夜寒剪剪到衣棱。客中不觉年华换,小市人家已试灯。

雪消重作雨,冰释又成泥。已败筇枝兴,高眠听午鸡。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呜呜晓角调如语,画楼三会喧雷鼓。枕上梦方残,月光铺水寒蛾眉应敛翠,咫尺同千里。宿酒未全消,满怀离恨饶。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

今代吾家後子云,新诗也解乞陈人。银河波浪痕痕玉,花县风光字字春。大胜十年灯火读,更无半点簿书尘。鹗章塞得公车破,便合留渠立紫宸。

荆楚岁时,念自古、登临风俗。休更道、桓家车骑,谢家丝竹。不觉吹将头上帽,可来共采篱边菊。叹如今、重九有何人,相追逐。穷处士,枯如木。贤太守,温如玉。遣厨人餽酒,_人餽粟。欲寄唐虞无限意,离骚都是相思曲。奈两三、寒蝶尚于飞,秋光促。

吾宗择婿得羲之,令子传家又绝奇。甥舅从来多酷似,弟兄如此信难为。

篱落鱼池北,房栊道院东。水纹藤坐榻,山字素屏风。采药松冈近,投竿荻浦通。悠然搔短发,心事寄冥鸿。

旧者今不见,今者旧不知。万古明月在,千山黄云飞。

昔年风露乡,裙破郁金黄。别来参祖意,坏色染衣裳。

察明表重验虚无,不久堪为唱导师。不觉惊动生灭相,临时撮略显精粗。

拱北星辰静守心,暂清警跸凤凰深。萧条梅柳春如许,可复风烟比上林。

采服昔为儿,随亲宦洛师。于今余梦想,常记旧游嬉。佐使头应白,书楼树已欹。闻君行有日,使我泪交颐。

一卷田园杂兴诗,世人传诵已多时。其中字字有来处,不是笺来不得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