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郢州四望亭

夐出烟尘表,乾坤指雇中。
数峰连野迥,一水与水通。
沙外迎孤鹜,云边数乱鸿。
家山在何许,心与大江东。

作品评述

《登郢州四望亭》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从这四望亭上看,烟尘散开,天地间无边际。数座山峰连绵不断,融入无垠的原野。一条河水与另一条河水相通。远处的沙地上飞来一只孤独的鹭鸟,天空中飞舞着几只乱飞的鸿雁。我家的山在何方?我的心与大江东流相随。

诗意:
《登郢州四望亭》描绘了登上郢州四望亭后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天地间苍茫无垠的景象,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追求无限的向往。山峰和原野的连绵、河水的相通,以及孤鹜和乱鸿的飞舞,都体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诗人的豪情。最后,诗人的思绪回到了自己的家山和大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夐出烟尘表,乾坤指雇中”以景物的烟尘散开、天地的辽阔无垠作为开篇,给人以宽广的视野感。接着描述了数座山峰和广袤的原野,以及河流的相通,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广阔。孤鹜和乱鸿的出现,则增添了生动的画面和活力。最后两句“家山在何许,心与大江东”将诗人的思绪带回了家乡和大江,展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以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广阔来表达诗人的追求和豪情。通过描绘山峰、原野、河流和鸟雁的形象,诗人将人与自然相融合,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在形象描绘上生动而丰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家乡的深情。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春山杜鹃啼,苦劝人归去。声碎竹林风,血染花梢雨。我老无家可得归,萝窗睡饱云黏衣。山童推枕破残梦,报道有僧开竹扉。何方圣者来寻讨,解包颺下青龙钞。便欲庭前纵火焚,净地岂容狼藉了。问渠何日离飞来,两月奔驰未到家。好劝急归休歇去,春风落尽武林花。

病寄南徐两度秋,故人依约亦扬州。偶因雁足思闲事,拟棹孤舟访旧游。风急几闻江上笛,月高谁共酒家楼。平生意气消磨尽,甘露轩前看水流。

赠我江南一朵春,独清滋味自相亲。只愁月下推敲拙,难与梅花作主人。

三年重见须川湄,舍舟东去何驱驰。王事靡盐莫遑息,人生所贵心相知。经从往返两过我,一言意厚何多为。向来江夏倾盖日,翕然誉望推麟仪。才猷伏火丹九转,用之功效堪扶衰。重阳初过雨新霁,乾坤六合方平夷。边城残寇何足灭,庙堂胜算那容窥。相逢问我出世法,嗟我茅塞同荒陂。

窗外平畴交无风,豆花成实谷苗丰。向来河朔经行地,尽在江南烟雨中。

青女横侵鬓,讵堪连日饮。黄媪不克家,倏伏半月枕。阴阳有酣战,药剂阙上品。卫生忘周防,内愧每流渖。今朝步崇冈,晴日贷余凛。江波縠动镜,岭雪印涂廪。竹间小梅花,幽香到襟衽。去春无几日,鸟哢如见谂。酒瓢随短辕,旧盟聊复寝。诗句酬物华,是口不容噤。

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君文豪赡无与俦,使我吟讽忘离忧。浩如沅湘起阳侯,翻星转日吞数州。华章藻句饶风力,顷刻朱红迷畛域。一班纵复为管窥,万派终难以蠡测。区区文墨倦高情,解鞅还游恍惚庭。半槽新水六尺簟,卧视云物行空青。伊我篮舆抵京县,溽暑黄埃负初愿。君家只在御城东,弥月不能三两见。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故人一别流水东,我悲朝露齐翁童。理为万劫不复值,胡意梦中忽一蓬。谈笑颜色一如昨,我亦知尔为鬼雄。自言回航为迹西方之彼美,相援忽堕沧海中。舟师大呼急相救,已果鱼腹难为功。感君悲念特一致,告以友谊自此终。我闻尔死死于东京脚气病,警疑欲问词复穷。此时相见不忍别,

里旅居仍隘,台家疾见宽。何言汉朴学,正似楚枝官。煦渚藏劳尾,投林戢倦翰。上恩何日报,怯步已蹒跚。

黯淡江天雪欲飞,竹篱数掩傍苔矶。清愁满眼无人说,折得梅花作伴归。

独园森古木,其下客幽栖。尽日绿阴合,有时黄鸟啼。一声添昼寂,百啭使人迷。赖汝生佳听,身今气惨恓。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大中岂难明,不偏立可得。偏似扶醉人,中如正柱石。亭亭即道体,截截皆天则。一毫不可裒,一发不可益。舜君与尧民,万世作程式。颜仁及曾孝,亦足立人极。倘或增减之,病痛自千百。立如偏重船,可坐见没溺。形象亦易知,体段非不的。奈何秦汉来,如瞽於五色。

一瓶还一钵,作戯且逢场。会看走鹤书,横宝今道傍。

小桃闲上小莲船,半采红莲半白莲。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在卧床前。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含风翠壁孤云细,背日丹枫万木稠。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诸天合在藤萝外,昏黑应须到上头。

闻道城东鹤会,欣然一笑乘风。不知一鹤在墙东。神仙人不识,未始出吾宗。弟子有年于此,先生之道如龙。碧桃花子落壶中。化为三五粒,元是北边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