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庸斋为程生作梅窗二字因为之赋

作赋何如宋广平,吟诗谁是老逋清。
庸翁不喜诗兼赋,写与閒人作美名。

作品评述

《赵庸斋为程生作梅窗二字因为之赋》是宋代胡仲弓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赵庸斋为程生写下“梅窗”二字而作,表达了庸翁对诗词的态度和对程生的赞赏。

诗词的中文译文:
庸翁为程生写下梅窗二字
程生以宋广平之作为对赋文的评判,
庸翁并不喜欢既作诗又作赋,
只将这赋文写给闲散之人,以美名而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赵庸斋为程生写下“梅窗”二字而作,表达了庸翁对诗词的态度和对程生的赞赏。庸翁并不喜欢既作诗又作赋,他认为诗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各有各的特点。他将这篇赋文写给闲散之人,只是为了给他们带来美名和欢乐。

诗中的“赵庸斋”是指作者自己,以自称的方式出现。这种用自己的名字来作为诗词的题材或背景是宋代文人的常见手法,既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诗词中的“程生”可能是作者所赞赏的一位年轻文人,他以宋代文学家广平的作品作为对赋文的评判,显示了他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苛刻标准。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庸翁的态度和观点,以及他对程生的赞赏。通过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对程生的评价,诗词传达了对专注于一种文体的人的理解和赞许,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诗词创作的态度和对程生的赞赏,同时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学追求和对不同文体的看法。

作者介绍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观鱼惠子台芜没,梦蝶庄生冢木秋。唯有清淮供四望,年年依旧背城流。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未关西洛无宗旨,自是东家有故常。释梵不为宁过计,江湖有道合相忘。交君一臂风千里,老我平生梦几场。云月烟林真杜口,何如弟子列成行。

雪后孤山共探梅,便乘清兴不须催。林边细路和桥断,湖上疏花傍竹开。云影分明披絮帽,蹄涔仿佛散银杯。酒宽新量诗盈卷,不负凌寒此度来。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一作:读破万卷书)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

龙马交战相长雄,一胜一负互始终。二气协击威力穷,凝冰迸出焦火中。跳丸飞砲怒打空,一夜白尽千头峰。

雪扑片鞍岩涨沙,不辞天阙去程赊。江梅笑处人为客,仙桂香时雁到家。秦地少年应辨酒,江南词客好酬花。锦衣彩仗还乡路,欲访萍踪问钓槎。

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爪茉莉秋夜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其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第四排筵在广寒,葡萄酒酿色如丹。并刀细割天鸡肉,宴罢归来月满鞍。

严风吹屋鸣,向晓尤凛冽。应从北山上,一夜吹猛雪。幽人不能饮,身体冷如铁。空向龙具中,苦吟声不绝。

睡盘山行崖插天,侬行山头下有船。逆船上迟步行速,舟人指侬夸为仙。

地僻人稀到,柴门镇日开。依山泥药灶,累石筑经台。野鹤连窠买,梅花间竹栽。世无真隐者,只此是蓬莱。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佳花日封溉,恶草时剪薅。花事犹未绪,草意复已高。三叹谓老圃,不得偿秋毫。荣悴岂其天,置之听所遭。老圃顾我叹,吾岂仇莠蒿。兹圃吾所职,不尔毋乃叨。君言固近厚,吾躬敢辞劳。

闭户不知春色佳,柳梢欲暗可藏鸦。鸭头新绿齐腰水,女颊轻红刺眼花。

不用立雪庭下,不用断臂师前。须信当人分上,已与佛祖齐肩。会得朝打八百,不会暮打三千。

真乘无门兮佛佛道同,面壁有句兮祖祖心空。静居方外,智入环中。借功明寂默,借伴入樊笼。十方周匝,三世混融。刹刹尘尘齐说法,见闻互换自相通。

本为独立难,寄彼高树枝。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向日助成阴,当风藉持危。谁言柔可屈,坐见蟠蛟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