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江城遇雪

头上同云密布饶,湓江门外揖华镳。
舟穿苦竹黄芦去,帽任回风急雪飘。
踪迹几年怀玉石,江山一夜变琼瑶。
旁人莫讶吟穷返,慷慨殊胜过灞桥。

作品评述

《离江城遇雪》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头上同云密布饶,
湓江门外揖华镳。
舟穿苦竹黄芦去,
帽任回风急雪飘。
踪迹几年怀玉石,
江山一夜变琼瑶。
旁人莫讶吟穷返,
慷慨殊胜过灞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作者离开江城、遇见雪的场景为主题,展现出作者对逆境的坚韧和豪情。诗词开篇以密布的乌云、寒冷的雪花来描绘头上的景象,形容天空阴沉、寒冷,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愁煞。

接着,诗句描绘了作者在湓江门外迎接一位华服马车的人物,这个人物可能象征着权贵和荣耀。然而,作者选择了离开江城,乘船穿越苦竹和黄芦的河道,表现出他追求自由和超脱尘世的决心。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作者几年的行程和遭遇,表达了他怀揣着一颗宝贵的玉石般的心,一夜间见证了江山的变迁,将江山的美景比作琼瑶,突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以慷慨豪情的口吻呼应了诗词的主题。作者告诫旁人不要对他的吟咏感到惊讶或嘲笑,他的豪情壮志胜过了灞桥上的吟唱,灞桥是古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意味着众多才子佳人的竞争和较量。这里的灞桥可视为一种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追求和超越的自信。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离江城的道路上的坚韧和追求自由的决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江山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豪情壮志的自信和坚持。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老人谙尽人间苦。近来恰似心头悟。九九是重阳。重阳菊散芳。出门何处去。对面谁相语。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吾爱鲁仲康,治效多致祥。害稼螟犬牙,中牟了无伤。掾惊雉驯扰,儿念雏方将。河南有府尹,其美乃播扬。

挟术有如子,那须要我诗。曲江何处住,全广是人知。未宦中都者,犹期大贵谁。今言他日验,人口胜于碑。

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猗嗟富媪,博厚含弘。发容敷秀,动植兹丰。爰酌兹酒,肸乡交通。众祥萃止,垂祜无穷。

自从茧绝殉昭陵,定武流传胜得名。总辑旧闻为博议,即今真赝不难凭。

逸步脱讥谗,高踪不混凡。独甘巢绝谷,人似说游岩。自制幽人笔,妻裁隐士衫。世交空见忆,无处寄书函。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致敬惟桑梓,邀欢即主人。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四望坡陀百里平,群峰相顾最多情。船从碧玉堆中度,人向黄雩陈里行。访道几朝成夜饮,思君何日再晨征。暂时分袂休言别,遇有人来数寄声。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极望随南斗,迢迢思欲迷。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残日依山尽,长天向水低。遥知仙馆梦,清夜怯猿啼。

节迩天申竞祝尧,官家重叠赐轻绡。自然舜孝移风俗,寓意枭羹鄙汉朝。

平无无饮量,难与醉乡期。老委青云志,空听白纻辞。寒烟昏塞口,残月淡娥眉。此际天涯客,凄凉只自知。

魏紫潜绯真正红,天公不管老东风。紫袍玉带双鱼挂,犹把阑珊造化功。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我皇临九有。声教洎无堤。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承乏驱骐骥。旌旗事琬珪。古碑文字尽。荒城年代迷。被陇文瓜熟。交塍香穗低。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早出绿萝村,晚过绿珠渡。日落白州城,草荒梁女墓。江水流古今,滔滔不相顾。今人不见古时人,依旧青山路如故。

山峭。彩霞照。一颗神珠常吐耀。无穷瑞气长笼罩。更有祥烟袅袅。三清专遣青童诏。报道无为功要。

汉宫节物重年华,宝胜迎春绰绰斜。不待东风吹煦力,剪刀催出上林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