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庄纠一首

忽枉高轩访,殷勤不忍离。
虽书督邮考,率在过庭时。
辩素推三语,清尤畏四知。
归装无长物,一首后村诗。

作品评述

《送庄纠一首》是宋代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然冒昧登高楼,殷勤不忍别离愁。
虽然书信一直催,常在过庭共相留。
辩论之中推己见,清白更加畏四知。
归去之时无多物,只有一首后村诗。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庄纠的情景。诗人忽然冒昧登上高楼,殷勤地不忍离别之情。尽管书信一直催促着庄纠离去,但作者常常在门廊上和他共相停留。庄纠和作者在辩论中推崇各自的观点,但作者更加珍惜自己的清白之名,深怕有人怀疑他的品德。当庄纠归去的时候,他并没有带走太多的物品,只留下了这首简单的乡村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庄纠的离别之情。诗人忽然登上高楼,表达了他对庄纠的突然造访,展示了他的亲近之意。作者殷勤地挽留庄纠,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不舍之情。虽然书信一直催促庄纠离去,但作者常常在过庭上和他共相停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中提到了辩论和推己见,表明庄纠和作者在学问上的交流。作者强调自己的清白之名,说明他珍惜自己的声誉,畏惧他人对他品德的怀疑。最后,庄纠离去时并没有带走太多的物品,只留下了一首简单的乡村诗,这表达了他对纯朴生活和诗歌创作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友谊和清白名节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纯朴生活和诗歌创作的热爱。这首诗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拂匣收珠佩,回灯拭薄妆。莫嫌春夜短,匹似楚襄王。

昨朝景气如暑天,僮仆流汗衣裘单。安知向晓暴风作,一变阳春成大寒。此时结友寻名山,伶俜徒步水石间。棘刺罥衣行路难,枯藤寿柏同樊援。惊沙击眼百箭攒,时得闪烁窥林峦。景仁年长力更孱,牵衣执手幸不颠。仍闻旁谷有伏虎,赖得与君俱早还。

杨柳褪金丝,艳杏摇红影。欲雨还晴二月天,春色浑无定。晓梦不堪惊,午昼新来永。一掬归心万叠愁,空惹长亭恨。

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晦以昭明德,怯以成勇功。用拙巧莫尚,持静动攸宗。惟柔养真刚自下升高崇。虚可使实积,小乃与大通。守约博有归,味淡甘无穷。万里以是观,一心须自融。戒哉骄与盈,外强中空空。

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夙夜劳三事,东西止百年。温辞联册秘,良史大都传。他日贤臣垅,心知望圃田。

费尽胭脂画牡丹,翻新花样入时难。覆瓿吾与君犹彼,他日何人访冷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岭南人。

泽国春多雨,阅月殊未止,皇天俄悔祸,畀以晴甲子。山川相炳焕,桑柘郁千里。垄麦行可获,吴蚕亦三起。床头醅瓮香,大杓泻浮蚁。醉醒日已晡,长歌识吾喜。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挂向高堂神鬼惊,恍惚电光来破壁。夜当渤澥开笔力,元气淋淫浸无极。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荡云雷太阴黑。江翻石转窈莫测,雪涛卷空铜柱侧。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乃知前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

一泓已脱归涔水,万顷初惊广莫乡。且向江湖成自在,幸因风雨得腾骧。

君在江东我水西,君今北去我南归。竹孙和客凌风瘦,梅子偏他得雨肥。莺啭好声归酒斚,花分红影上人衣。相看莫作皱眉别,期子秋高赋式微。

素志青云已贴然,风霜苦处涉层巅。不知未第方夫子,独抱遗经议圣贤。

游从二年中,离阔三百日。政自迹如疏,不妨心故密。

羽客已登云路去,丹砂草木尽凋残。不知千岁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屋山无笋圃无蔬,釜冷樽空客至疏。说与厨人稀作粥,老夫留腹要盛书。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