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纪怀

篱根醉倒任斜阳,隔夜茱萸便不香。
莫把黄花遮破帽,教人见我鬓边霜。

作品评述

《重阳纪怀》是宋代诗人王镃的作品。这首诗以婉约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抒发了对光阴逝去的感慨和对自身衰老的认识。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篱根醉倒任斜阳,
隔夜茱萸便不香。
莫把黄花遮破帽,
教人见我鬓边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叹。篱根醉倒的斜阳和不再香气四溢的隔夜茱萸,都成为岁月变迁的象征。篱根醉倒的斜阳暗喻太阳的西斜,代表时间的流逝。隔夜茱萸不再香,象征着人生中美好的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凋零。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黄花遮破帽和鬓边霜,进一步表达了作者自身的老态和衰老的感觉。黄花遮破帽意味着作者已经年迈,头上的帽子上已经有了破损的遮挡物,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和人生经历的痕迹。鬓边霜则是暗喻作者的白发,是时间的痕迹留在他的鬓角上。

整首诗借助重阳节的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身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自身老去的感慨之情。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和人事易变的领悟。这首诗通过感性的描写,让读者在感叹岁月的同时,也能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王镃,字介翁,平昌(今浙江遂昌)人。宋末官金溪尉。宋亡,遁迹爲道士,隠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结社唱酬,顔其所居曰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着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刊爲《月洞吟》一卷。入清,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嘉庆十九年族孙楠合刻爲《月洞诗集》二卷。事见本集卷首明柯挺,清涂以辀、王梦篆序。 王镃诗,以清光绪十三年刊《月洞诗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月洞吟》(简称四库本)。

诗词推荐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余光不照。怨在贫妇。谷风遗旧。伐木敦友。嗟嗟人间。一薄一厚。时无展季。臧文何咎。萧生既没。谁与结绶。摄余衣冠。归守丘阜。平生之要。不忘在久。枉尔结驷。轼我垄亩。

之子孤高势莫攀,分甘肥遁此林间。独先草木有生意,几历风霜无老颜。气质冷冷全太古,声名籍籍重孤山。时人却拟调羹手,到底调羹不似閒。

吴越水为国,行师利舟战。夫差开此河,艅艎试亲练。十万凌潮儿,材比佽飞健。鼓棹激风涛,扬舲逐雷电。当时意气盛,谓已无句践。鸥避去沙洲,龙愁闭渊殿。恃强非伯图,倏忽市朝变。台上失娇姿,泉间掩惭面。至今西山月,恨浸秋一片。犹有网鱼人,时时得沉箭。

萦回颉颃乱山河,目眩心摇到直罗。待得罗川平直处,晚来荀令恨如何。

九旬今日满,那事意如何。无为无事人,往往成蹉跎。育王敢道不蹉跎,少年曾决龙蛇阵,老倒还同稚子歌。

生憎世俗迭相陵,反己工夫有度程。大学在先知本末,中庸当务造诚明。谆谆自昔承严训,默默终年愧今声。至首不须由外索,事亲友弟及从啊。

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和。晚来怅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船窗深闲懒看书,独倚船门捻白须。雨共长河织青锦,金钱晕上滴真珠。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作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谢氏池台多好春,风帘水槛不凝尘。千钟绿酒能留客,满树黄鹂更可人。蝶翅乍惊歌扇远,柳花轻触舞衣频。醉余荡桨城东去,正值南湖月色新。

往时听说严州水,试向经行觅旧痕。尚有浮槎栖古木,可怜万壑势并吞。

雪带东风洗画屏,客星悬处聚文星。未归嵩岭暮云碧,久别杜陵春草青。熊轼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岂知京洛旧亲友,梦绕潺湲江上亭。

悲欢回首两茫然,忆别龙门又半年。应是旧时歌舞处,和风开冻一层天。

少年曾读石屏诗,老去江湖幸见之。百倍寻常真足惜,十存八九实堪悲。蛙鸣蝉噪人争羡,天巧神功彼自知。我欲流传天下去,为求完本补亡谁。

试推学之功,但自好而始。设令太聪明,视孝绪余尔。公安黄令君,少钝壮而锐。不受青云吞,犹坐黄卷累。开囊包物初,落笔洒胸次。锋芒莫敢撄,古剑发新砺。駸駸进未休,冉冉老将至。以鲁揭其斋,盖是少时事。云胡不辄更,无乃有所为。新收汗马心,蚤作蛰雷计。音容成老翁,情性

昨日秋遂分,村村歛禾黍。半夜宿田人,相嘑深陂雨。駸駸马上客,厌浥投何所。暮发邹子城,朝期饭东鲁。据鞍思假寐,颠坠惭不武。俯畏道旁石,颓然如伏虎。远惊荞麦华,白水漫洲渚。安能叱吾驭,亲闱寄西楚。念昔卧苏门,夙兴犹及午。岂谓从一官,羁离遽如许。归欤惜迟暮,幽愫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楼上风和玉漏迟。秋千庭院静,百花飞。午窗才起暖金卮。匀面了,阑畔看春池。何事苦颦眉。碧云春信断,尽来时。鸳鸯游戏镇相随。云雾敛,新月挂天西。

旧历江山眼重开,平成摇辔赏嵩台。晋康假道昔为守,按部今持使节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