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

手袖朱弦绿绮琴,身虽湖海调山林。
家园千进而归切,朋友中年别恨深。
国事艰难殚我力,世情巧令听渠任。
海门雁过应相忆,塞上征人正苦心。

作品评述

《陈次贾归以二诗言别和韵送之》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手袖朱弦绿绮琴,
身虽湖海调山林。
家园千进而归切,
朋友中年别恨深。

国事艰难殚我力,
世情巧令听渠任。
海门雁过应相忆,
塞上征人正苦心。

中文译文:
手中抚琴红弦绿绮,
我身虽在湖海之间调适山林。
家园千山万水终归切,
与朋友中年分别之恨深。

国家大事困难重重,使我竭尽全力,
世情变幻莫测,听天由命。
当海门的雁儿飞过,应当互相怀念,
在塞上的征人正忧心忡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离家远行的心情以及对家园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手中抚摸着红色弦线、绿色丝织琴,身处湖海之间,却调适山林的生活方式,表明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然而,尽管有诗人在外奔波的经历,仍然对家园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时,面对国家的困难和世情的变幻,他不得不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国家大事的艰难困境和世道的变幻使得诗人感到无奈,只能顺应时势,听任命运的安排。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的朋友的思念之情。当海门的雁儿飞过,在彼此的心中应当相互怀念。而塞上的征人,正为国家的艰难局势而忧心忡忡。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以简练、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离别和思乡的情感,展示了他对家园、友情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同时,通过与自然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凝聚了诗人的感情和思想,是宋代文人士子对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思乡之客空凝嚬,天边欲尽未尽春。独攀江树深不语,芳草落花愁杀人。

未容谷雨泪胭脂,且趁晴风小小吹。镜里日高酣睡起,也须瘦了一分肌。

日日湖南望,望夫夫未回。无情春水恨,只送别船来。

隔林残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入夜莫愁迷下路,昔人犹在逐流萤。

青娥埋没此江滨,江树飕溜惨暮云。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高僧类雪鹤,归思在林丘。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

林迥苍烟古,篱疏橘柚黄。天高风落木,岁晏稻登场。无复老盆饮,空馀邻笛伤。征鸿摩晓月,铩翮犯严霜。

武昌西南云梦泽,水平不动玻璃碧。葭芦莽苍茫暮烟,杨柳萧条带秋色。北接沧浪南洞庭,八九百里荒荒白。一渠纡萦十日行,巧避江涛如过席。平生闻说沌鱼美,满篮不受百钱直。我来涨潦渔者稀,罾纲高悬钓竿掷。苇屋人家绝可怜,欲没未没三四尺。倚树为巢葑作床,剥菱炊菰自朝夕。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离双井塘。

此身若得西归去,犹胜开笼放雀儿。

公有一杯酒,与人同醉醒。遗民能记忆,欲语涕飘零。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家住越来溪上头,胭脂塘里木兰舟。木兰风起飞花急,只逐越来溪上流。

深红半面。一似墙头见。草树池塘青一片。独倚阑干几遍。更谁绛袖朱唇。火云相对英英。笑杀牡丹正午,离披不任看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 一作:韧)

背乡不过五十日,世事如云逐段移。客里念家家念客,归来一似未午地。

玉狻猊,金叶暖。馥馥香云不断。长下著,绣帘重。怕随花信风。傍蔷薇,摇露点。衣润得香长远。双枕凤,一衾鸾。柳烟花雾间。

花开五叶自芬芳,欺麝欺兰别是香。传得灵根元不朽,岂惟流落在花光。

庶功备矣,休德昭明。天地醣和,在鬯斯清。玉瓒以酌,瑶觞载盈。周流常羊,来燕来宁。

夏祭先供项里祠,鲜香未晏已闻思。昨宵梦里依稀见,满树薰风重压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