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宁泛舟还泾川

岩梢浓染一溪青,山影归舟落叶轻。
欲学渔郎颺纶手,雨蓑月笛了平生。

作品评述

诗词:《自大宁泛舟还泾川》
朝代:宋代
作者:李弥逊

《自大宁泛舟还泾川》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李弥逊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纯朴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分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岩梢浓染一溪青,
山影归舟落叶轻。
欲学渔郎颺纶手,
雨蓑月笛了平生。

诗意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宁地区的自然景色,通过对山川、舟行和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恬静生活的追求。

首句“岩梢浓染一溪青”,描述了溪水在青山间流淌,岩石在水面上映出浓郁的青绿色。这里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幽。

第二句“山影归舟落叶轻”,通过描绘山影倒映在舟上和轻盈的落叶,传达了一种恬静的氛围。山影与舟相呼应,舟行于水上,与自然和谐共处。落叶的轻盈也暗示着诗人对于生活的轻松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欲学渔郎颺纶手,雨蓑月笛了平生”,表达了诗人对渔民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渔郎代表了纯朴的渔民,颺纶手则指的是他们熟练使用渔网的技巧。诗人希望能学习渔郎的技能,以便能够过上简单自由的生活。

最后一句“雨蓑月笛了平生”,描绘了雨中身着蓑衣吹奏月光下的笛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纯真生活的追求。雨蓑和月笛象征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自由和情感宣泄的愿望。

赏析:
《自大宁泛舟还泾川》以其简洁、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并通过自然元素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纯朴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示了山川、舟行、雨蓑和月笛等一系列意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情绪。通过这些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以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为主题,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内心的平和宁静。读者在阅读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对纯朴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山川、舟行、雨蓑和月笛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纯朴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借助自然意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平和与渴望。整首诗词简洁自然,通过意象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引发共鸣,反映了人们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轻蓑著篷背,日暮渔者还。新月印浅水,夕阳生乱山。谁歌采菱词,隐隐过前湾。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盎缶停涵水一泓,中存雅意超器形。欲滴未滴天地寂,须臾宫商若相赓。妙趣不劳徽外索,泛声不自弦上生。小点恩怨作儿语,大点九皋闻鹤鸣。疏数变化似有节,多是洋洋流水音。残沥断续楚天晓,余响勾引南风薰。平生筝笛厌郑卫,羌借古韵洗古心。又不如齁齁北窗睡,两耳不听元亏成

我有二顷田,长洲东百里。环涂为之区,积葑相连纚.松江流其旁,春夏多苦水。堤防苟不时,泛滥即无已。粤余病眠久,而复家无峙。田峻不胜荒,农功皆废弛。他稼已如云,我田方欲莳。四际上通波,兼之葭与苇。是时立秋后,烟露浩凄矣。虽然遣毕功,萎约都无几。如何海上风,连日

读书慕圣贤,禔躬凛苍昊。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白日忽西颓,山枯山木槁,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海羽知{左口右御}石,冥魂能结草。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成改难逆料,死生任常造。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

苍壁中江流,孤军水上头。蛟龙惊鼓角,云雾裛衣裘。午市巴姑集,危滩楚客愁。使君才笔健,当似白忠州。

少年卖畚事康卑,出入南陵郭外溪。自昔家空渔浦上,于今人老栅塘西。浮烟直港乘槎小,斜日疏篱晒网低。向夕烹鱼谁可问,山厨不见旧山妻。

谁信心火多,多能焚大国。谁信鬓上丝,茎茎出蚕腹。尝闻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蚕蛾为蝶飞,伪叶空满枝。冤梭与恨机,一见一沾衣。机生机,巧生巧,心镬烘烘日煎炒。闯蜀眉嚬游海岛,扶桑椹熟金乌饱。

梅边好与酒杯持,寂寂雅檐短短篱。但有诗人出佳句,绝胜謏墓得金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衰病集余日,推移成老翁。衡门隐者趣,大布古人风。几枝呻吟里,山川莽苍中。从来世缘薄,不是坐诗穷。

崖石何凿凿,渤潏涌山脚。含虚光可鉴,倒影壁如削。弥漫到前溪,支脉通远壑。白龙乃神物,胡此恋一勺。势能为霖雨,力可兴雷雹。上天未有命,兹焉缩头角。应防困蝼蚁,泥蟠讵敢跃。葅醢曾是忧,豢养殊非乐。亦如君子道,出处贵先觉。吾生苦迁谪,未免郡政缚。偶来泉畔坐,感兴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

江湖萧散乐平生,夜课图书日课耕。一段高风犹凛凛,逢人肯说鸭呼名。

剪舌双鸲鹆,朝来学语新。祝尧千万寿,岁岁乐端辰。

斜日红初敛,晴山翠欲流。休歌陌妇怨,宁作贾胡留。物意如相乐,吾生有底愁。早分好风月,更上庾公楼。

断简孔堂坏,遗经汲塚虚。谩求芸辟蠹,先叹鲁成鱼。旧帛愁连盖,亡篇恨蠟车。吾家先训在,楹凿晏生庐。

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

惨淡风云会,乘时各有人。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旧俗存祠庙,空山立鬼神。虚檐交鸟道,枯木半龙鳞。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闾阎儿女换,歌舞岁时新。绝域归舟远,荒城

清阴满我庭,苍苍六槐老。野性苦避人,青苔不须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