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大慈山悟真观

终南道士学弹琴,门外松萝锁翠阴。
涉海八龙朝出洞,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溪风澹,玉树笼烟壁月沈。
三十六坛钟鼓寂,云璈声接步虚音。

作品评述

《宿大慈山悟真观》是刘学箕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大慈山悟真观

终南道士学弹琴,
门外松萝锁翠阴。
涉海八龙朝出洞,
隔山群鹿夜归林。
琪花过雨溪风澹,
玉树笼烟壁月沈。
三十六坛钟鼓寂,
云璈声接步虚音。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终南道士在大慈山悟真观宿住的情景。诗中以自然景物和道教意象为基调,展示了山林寂静、清幽的美感。

诗中首先描述了道士学琴的情景,他身处在大慈山悟真观的门外,松萝环绕,形成了一片幽深的翠绿色阴影。接着,描绘了大慈山的景色,道士看到了八条巨龙从洞中出来,象征着山林中蕴藏的神秘力量。同时,道士隔山远望,看到一群鹿在夜晚回归林间,增添了一丝宁静和野趣。

接下来的描写聚焦在自然景物中的琐碎细节上,琪花在雨中经过溪流,风轻柔而宁静。玉树被薄雾笼罩,月亮也逐渐沉没在壁上的烟雾中。这些描写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氛围,表达了山林的静谧和宁静。

最后两句描述了大慈山悟真观内的景象。三十六坛钟鼓静默无声,没有人敲击,只有虚幻的云璈声音回荡在虚空中,这种寂静与虚幻的音乐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通过山林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幽深和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诗中道士学琴和大慈山的描绘,也传递出了对于道教修行和自然力量的崇尚。整体而言,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超然的感觉,让人沉浸在山林与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介绍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双双相并。一点红边偏照映。玉翦云裁。不比浮花共蒂开。几回心曲。选胜摘来情自足。插向云鬟。要与仙郎比并看。

瓦罐先生俗姓于。三千里路乞残馀。逍遥坦荡称吾徒。常认此般真活计,自然不受世情拘。修完性月照冰壶。

昨者腾章奏发仓,今兹飞檄议驱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求田问舍亦何有,岁晚倦游思故乡。

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

欲去还留每自怜,竟为吾子弟先鞭。孤忠尽见万言疏,十口同登一叶船。屈法相全烦圣主,上书俱贬愧前贤。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

入台羞结舌,去国坐婴鳞。东道今行李,南宫乃故人。寒温烦见问,书劄不辞频。向日区区意,还曾扣大钧。

齐室生武贤,兰陵乃颇牧。析瓜飨虎士,餍饫比粱肉。金墉免胄战,破阵何神速。乐府有遗声,当歌凯旋曲。盘宗既不寿,霸祚宜尔促。十代六百年,人间换陵谷。荒途接幽垅,谁复禁樵牧。窆石半欹摧,钩锄断鳌足。苍苔蚀瑑刻,仰睇眩尘目。操翰无愧辞,千言不为辱。流湍啮马鬣,客土

龙蟠幽谷,非时则伏。蝉蜕高枝,饮露而飞。进如风行,退若云归。冥冥其几,赫赫其居。于越霸兴,强吴荡荑。功成不居,先生得之。

竞爽云间陆,同升天上张。东堂联折桂,南省继含香。风月三千首,金丝十二行。初终全五福,似续付诸郎。

自咏自书粘壁上,何须古画与名碑。隔墙风落闲花片,日日飞来入砚池。

冯家旧宅闭柴关,修竹犹存潏水湾。应系星辰天上去,不留英骨葬人间。

天上张公子,云间陆士龙。

久矣门无客,高斋独掩扉。敢言消壮志,要是息危机。清露夜自滴,孤云寒不归。晨炊勿关念,更典箧中衣。

行路雨修修,青山尽海头。天涯人去远,岭北水空流。夜市连铜柱,巢居属象州。来时旧相识,谁向日南游。

云门妙喜真,云台居士画。得钝不相资,展向虚堂挂。妙喜利中钝,钝得顢頇。云台钝中利,利得脱洒。如今利钝都挂壁,师子翻身绝踪迹。踪迹无,便涂糊,一储大夫。唵摩尼达里悉利苏卢。

世上岂无千里马,能骑千里马何人。直须读书破万卷,始用子笔如有神。

满园佳菊郁金黄,寿质清癯独傲霜。且喜年年花作主,依然相伴向秋光。

一卷南华一炷香,身閒随处是仙乡。竹声侵户朝眠觉,花影移阶昼坐忘。杜曲自耕贫亦乐,柴桑可葬死何妨。悠悠往事俱尘土,剩得头颅上雪霜。

圣代贤臣丧,何人不惨颜。新祠民祭祀,旧债帝填还。鹵簿尘侵暗,铭旌泪洒斑。功名谁复继,敕葬向家山。

雨盖飘荷,霜枝钉菊,满庭芳草萋萋。莫愁催送,香径手重携。叠取鸳鸯绣被,屏山近已分双栖。金簪拔,暗除了鸟,不用绕唐梯。低帷听细语,五湖心事,钗卜难稽。得雾深三里,花隔千溪。只是仙源无路,添惆怅残月荒鸡。绳河晓,黄姑织女,依旧水东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