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

子牟在江海,心存魏阙下。
君居虽远方,不忘朝廷者。
筑室负郊郭,虚堂连广厦。
浮梁江湖间,风物最萧洒。
官罢得优间,一到休车马。
开轩命宾客,棋壶杂觞斝。
园亭助登览,山川入骚雅。
霄汉不可跂,惓惓谁能舍。
目睇西北云,丹成此倾泻。
出还拥旌旟,归复傲林野。
真得吏隐趣,岂累荣名假,宦游羁绁中,适意如君寡。

作品评述

《寄题徐郎中鄱阳高居望云台》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子牟在江海,心怀魏阙之下。
君居虽远方,却不忘朝廷。
筑起府邸负担郊郭,宽敞的厅堂相连。
悬浮的桥梁在江湖间,景色最为幽雅。
官职告别了繁忙,一到这里便放下了车马。
敞开窗户款待宾客,棋局和酒杯交杂。
园亭辅助登高游览,山川景致进入骚雅的诗意。
苍穹之上不能止步,心绪纷纷谁能舍弃。
目光望向西北方的云,红霞倾泻而下。
出门时抱着旌旗,回归时又以傲慢面对林野。
真正得到了隐逸者的乐趣,岂会因虚名而累赘,
在宦海游荡与束缚之中,恰如你一样自由自在。

诗意:
这首诗以徐郎中高居鄱阳望云台的身份为背景,表达了苏颂对徐郎中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郊外的府邸、江湖的桥梁和山川的景致,展现了清幽宁静的环境,与忙碌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将徐郎中的隐逸生活与自己在官场的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苏颂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基础,通过对徐郎中隐逸生活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繁忙、功名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对府邸、桥梁、山川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幽雅恬静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自由与束缚、名利与隐逸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苏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心境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层层玉叶黄金蕊,漏泄天香与世人。闲寂未须嗟失地,年年长冠百花春。

渌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浓。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云过窗前见,荷翻镜里逢。将心托流水,终日渺无从。

昨夜霜风起,入户复吹帷。儿啼母心酸,母愁儿不知。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于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松风吹aa30露,翠湿香袅袅。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举意欲従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群生陷迷网,独达従古少。杜叟子何人

曾住炉峰下,书堂对药台。斩新萝径合,依旧竹窗开。砌水亲开决,池荷手自栽。五年方暂至,一宿又须回。纵未长归得,犹胜不到来。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

献谋既我违,积愤从心痗。鸿门入已迫,赤帝时潜退。宝位方苦竞,玉斗何情爱。犹看虹气凝,讵惜冰姿碎。而嗟大事返,当起千里悔。谁为西楚王,坐见东城溃。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门前车马迹,篱内水云乡。分委江流驶,通幽径路长。一池擎菡萏,万竹耸籥筤。谁谓蓬壶远,红尘官道傍。

任世万钧重,载言以为轩。空文误来世,圣达欲无言。咸池浴日月,深宅养灵根。胸中浩然气,一家同化元。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渔郎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可与亲。石榻盘旋忘岁月,瓶罍羞罄故人贫。

简编得趣自熟,轩冕於我何加。喜为胜游着句,示须归赋落霞。

瀛海日月渊,蓬壼仙圣宅。驾鹤一时游,海面日夜窄。人生蜉蝣耳,一哄瓦瓮中。天地广如许,谁能发其蒙?丹书千卷藏一尘,子能求之勿从人。晴窗趺坐春满腹,昆仑待得丹芝熟。

扪萝上复上,未省所历高。忽与归鸿值,万里一羽毛。

太平之盛事,天下之美才。人间无事日,都向洛中来。

久居台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灰死寸心甘不动,雪侵双鬓未能休。封章事寝空腾谤,制诰词荒益自羞。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再迁蝉冕官三事,早上龙旂节一双。富贵两忘心不动,天魔如见亦归降。

江南盛郁蒸,代北纷霰雪。卞生无出游,何以得此刖。一朝有天运,春华未萎绝。吾犹托雄鸠,而彼固不拙。

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开门各有事,非不惜馀欢。

忆昔滦阳八月归,北风吹雪洒秋衣。枪竿岭上停车望,万木潇潇落叶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