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东葛城夜发》
拼音和注音
cūn luò zhī hé chù , shí wén quǎn fèi sh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犬吠:狗叫。喻小的惊扰。
村落:(名)村庄;农民聚集居住的地方。[近]村寨。[反]城镇。
吠声:指狗叫声。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萧萧东葛路,马上听严更。
月出高山黑,天空远水明。
年光秋渐索,客子夜犹行。
村落知何处,时闻犬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