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丘逢甲的《将之南洋,留别亲友(其八)》
拼音和注音
rén lái shàng guó réng guān miǎn , shī chū zhōng yuán gēng gǔ q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原:(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冠冕:(名)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也用作官吏的代称。②(形)体面;堂皇:尽说些~的话管什么用?
更鼓:指报更的鼓声。
上国:指国都以西的地区。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指京师。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原诗
南溟从古是天池,笑看鲲鹏变化时。
已遣少师先入海,可容箕子独明夷。
人来上国仍冠冕,诗出中原更鼓旗。
箧有中朝新乐府,遍传骑象戴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