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莫归夸後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暧暧斜阳著树明。

作品评述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上冰消岸草青,
三三五五踏青行。
浮桥没水不胜重,
野店压糟无复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
谷中幽鸟渐嘤鸣。
洞门泉脉龙睛动,
观里丹池鸭舌生。
山下瓶罂沾稚孺,
峰头鼓乐聚簪缨。
缟裙红袂临江影,
青盖骅骝踏石声。
晓去争先心荡漾,
莫归夸后醉从横。
最怜人散西轩静,
暧暧斜阳着树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岁首时人们的乡俗踏青景象。冬天的江上冰消了,岸边的草变得青翠。人们三三五五地结伴踏青,享受春天的美景。然而,浮桥因为江水退去而没有水,无法承载人们的重量;野店因为游客众多而变得杂乱不清。不远处的松树下,寒花初绽,谷中的鸟儿开始婉转鸣唱。洞门处的泉水流动,泉眼中的龙瞳闪烁;观景区的丹池中,荷叶上的鸭嘴苗开始生长。山下的小孩子沾满了瓶罂,峰顶上的鼓乐聚集着仕宦人士。缟裙红袖的女子站在江边的倒影中,青色帐篷下的骅骝马踏着石头发出声响。清晨出发的人们争先恐后,心情激荡,不愿轻易回去,而醉酒的人们则随意横行。最让人怜爱的是散去后的西轩寂静,斜阳映照着树木,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宋代岁首时的乡俗风情。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们的行为,展现了踏青活动的欢乐氛围和景色的美丽。诗中的对比手法也相当巧妙,通过对浮桥与野店、松下与谷中、洞门与观里的对比,凸显了人们在踏青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享受到的乐趣。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此外,诗中还展现了人们在踏青中的不同心态和行为,如争先心荡漾的热情和夸后醉从横的放纵。最后,诗的结尾以描述散去后的宁静景象,通过西轩静、斜阳明、树木映照,给人以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受,使整首诗在欢乐与宁静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和平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们踏青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的欢乐,同时也透露出对岁首乡俗的思考和对宁静的向往。它以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形象和对比手法,将读者带入了宋代岁首的乡村景象,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踏青的愉悦。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啾啾黄雀在枝间,岁晚荒郊怨苦寒。容易惊飞无处所,人家曾借画图看。

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

暖霭辉迟,雨过夜来,帘外春风徐转。霞散锦舒,密映窥亭亭万枝开遍。一笑嫣然,犹记有、画图曾见。无伴。初睡起,昭阳弄妆日晚。长是相趁佳期,有寻旧流莺,贪新双燕。惆怅共谁,细绕花阴,空怀紫箫凄怨。银烛光中,且更待、夜深重看。留恋。愁酒醒、霏千片。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吾将抚尔背,挥手

满目江山四望幽,白云高卷嶂烟收。日回禽影穿疏木,风递猿声入小楼。远岫似屏横碧落,断帆如叶截中流。

颜子之克己,镆铘斫空桑。曾子毅於仁,重担硬脊梁。子路勇有行,劲兵赴敌场。孟呵刚不屈,砥柱立沧浪。嗟哉入圣门,迢迢万里长。傥非四才子,宁不中道僵,尔宜变尔质,变尔柔而刚。

短筇初把探深深,展尽神机被陆沈。搦杀未偿当日恨,翻身谁识此时心。不离左右金为土,别有生涯土作金。既去后来应请问,莫言曾到此山阴。

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

十载同栖庐岳云,寒烧枯叶夜论文。在生未识公卿面,至死不离麋鹿群。从见蓬蒿丛坏屋,长忧雨雪透荒坟。把君诗句高声读,想得天高也合闻。

信受之者皆相应,不落有无凡与圣。八面清风宇宙宽,日月从他浑自性。

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竹舆路转溪桥角。晴日烘香,的皪疏篱落。玉台粉面铅华薄。画堂长记深罗幕。惜花老去情犹著。客里惊春,生怕东风恶。

梁台歌吹余衰草,湓浦琵琶怅晚风。

溪径斜斜入,柴门侧侧开。一牛临水立,双鸭避舟回。病眼青山豁,归心白发催。何因莼浦上,野老共传杯。

年年元日雨,常是一春愁。客子诗多感,梅花信已休。春风吹柳眼,海雾暗沙头。聊举椒觞酒,萱苏岂释忧。

湘岸初晴淑景迟,风光正是客愁时。幽花暮落骚人浦,芳草春深帝子祠。往事隔年如过梦,旧游回首谩劳思。烟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园杳未期。

何人支枕古邯郸,孤卧僧房四面山。故遣白云遮谷口,不教幽梦落人间。

遵渚霜鸿散漫飞,江天分序益凄悲。孤生只合群居乐,半岁那禁两别离。发轫固知期远到,望船犹怕独归时。书来岂是寒暄语,尽写衷情慰渴饥。

迺羞既入,迺奏及闪。无馂斯俎,式听致谒。不蹇不蹶,不沸不决。万魑其祛,永庇有截。

幽窗兀兀坐愁中,忽拜山中小篆红。心事尽从诗里见,交情全在帖间通。从容笑语知何日,老草赓酬寄便风。多谢绨袍情尤恋,个般襟度有谁同。

天父晨兴未出房,君王忍冷立风廊。忽然鸣跸珠帘卷,万岁声传震八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