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喉舌,尚书老布衣。

出自元代萨都剌的《忆江南》

出自元萨都剌的《忆江南》

拼音和注音

tiān hóu shé , shàng shū lǎo bù y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布衣:(名)①布做成的普通衣服:~粗食。②古代指平民百姓:一介~。[反]贵族。

尚书:1.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喉舌:(名)①泛指说话的器官。②喻指发表言论的工具或人:报纸是人民的~。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原诗

天喉舌,尚书老布衣。

向璇穹、尝扶日出,卷珠箔、闲看云飞。成全今古稀。

诗词推荐

一水鸣东西寺,春雨洗南北山。脚力未穷苍翠,梦魂曾听潺湲。

岁晚戒行路,问君何远征。风霜虽自苦,坟墓不胜情。南徙计岂得,北归边未平。非惟慕严父,抑亦念难兄。

雁行场屋久联翩,赋客终为桂籍仙。鸾诰已封慈母贵,鲤庭仍见世科传。传头生死归何地,反掌荣枯欲问天。贱子门阑方有托,惊嗟梁木忽先颠。

学兼文武在吾曹,别後应看虎豹韬。欲问庙堂谁镇抚,尚传边塞敢惊骚。旌旗急引飞黄下,烽火遥连太白高。闻说荆人亦憔悴,家家还愿献春醪。

岂料高阳里,于今复旧游。风尘两地隔,江海一身留。梦断乌衣夜,魂伤白帝秋。临平江上柳,早晚系归舟。

碧玉山边白鸟鸣,绿杨风里翠荷声。草花蹈碎教人惜,为勤芒鞋款款行。

倚楼长笛两三声,云淡风轻弄晓晴。翰墨林中新体制,江湖社里旧宗盟。不堪翁牖闻蝉噪,独喜梧冈听风鸣。安得坡仙同把酒,山间玉糁可分羹。

岩壑萦回云水窟。林深路断迷烟客。茅屋数椽携杖舄。人寂寂。侵檐万个琅玕碧。倦客羁怀清似涤。更无一点飞埃迹。溪涨慢流过几席。寒湜湜。凫鹥点破琉璃色。

不持月三长,不奉八关戒。久素则生疾,多肉亦思菜。齿决今莫遂,啜汗老所快。终当屏去荤,居山得自在。

鬓乱羞云卷,眉空羡月生。中原犹将将,何日重卿卿。

仕宦接王杨,诸公叹老苍。门生多紫禁,子舍屡黄堂。自得垂车乐,谁传却老方。桃花千树满,空忆旧刘郎。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远望蓬莱去学仙,途中忽遇李先生。还丹一粒吞还吐,回首空山独自行。

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拈茱萸奈老何。千垒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

振衣已出尘土外,卷箔更当风雨间。泉声渐落石沟涧,云气迥压金舆山。寒沙漠漠鸟飞去,野路悠悠人自还。耕桑千里正无事,况有樽酒聊开颜。

算日未成年,英姿已褎然。王家千里后,荀氏八龙先。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将何一枝桂,容易赏名贤。

子晋升真后,茅君谒帝初。灵风翔羽葆,舒辔耸云裾。凌虚前虎节,方驾后龙舆。平旦辞龟岭,禺中过凤虚。故里频迁改,山川遽有无。当时武昌水,清浅转城隅。

约结无奇恨眼开,偷闲黎杖亦悠哉。晓风不让青山远,暮霭难禁明月来。关外关中浑浪漫,云南云北旧徘徊。自怜不注愍征赋,一世征衣愧不才。

昔日同游漳水边,如今重说恨绵绵。天涯相见还离别,客路秋风又几年。

平生交游间,吾帻盖屡岸。区区稻粱谋,君亦逐鸿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