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

倦寝数残更,孤灯暗又明。
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

作品评述

《雨后》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倦寝数残更,
孤灯暗又明。
竹梢馀雨重,
时复拂帘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深夜倦倒在床上,已经过了几个时辰,但他仍未入睡。他孤独地坐在床上,眼前的孤灯时明时暗。竹子尖端的雨水滴落得很重,不时拂动窗帘,引起他的惊醒。

赏析:
这首诗以短小的四行表达了诗人在雨后夜晚的所感所思。首先,诗人使用了"倦寝数残更"来描绘他疲惫不堪的身体和心灵状态。"数残更"指的是深夜时分,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时辰。接着,诗人使用"孤灯暗又明"形容他眼前的灯光时明时暗,这也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波动和不安。然后,诗人通过"竹梢馀雨重,时复拂帘惊"描绘了雨后的景象。竹子尖端的雨水滴落得很重,不时拂动窗帘,给诗人带来了一种突然的惊醒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雨后夜晚的敏感和内心的不安定,展示了他对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雨后夜晚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微妙的情感状态。诗人通过描绘雨水滴落和窗帘拂动的场景,传达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整首诗以细腻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幻所引发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深思的余韵。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诗词推荐

人言美恶必复,孰若亲冤两忘。僧乃谤第二祖,佛不嗔歌利王。

青灯照我梦城西,坐上传觞把菊枝。忽忽觉来头更白,隔墙闻语趁朝时。

感重阳,然下访,是得悟黄染。精麦髓,弟子谨供当。上田田难种,恳告、神怎飞。仙道,初心善,无刺亦无莨。而无死寿,珠能语,句句难忘。怀真实实,肯换璋。内金花自绽,知得、别是清香。常谨,谈妙用,不久性芬芳。

绝业名山幸早成,更何方法遣今生。从兹礼佛烧香罢,整顿全神注定卿。

莱衣喜气着青衫,世路从渠裂两骖。试问虚名空斗北,何如荣养乐陔南。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

相君题品到林泉,大榜新书亦烂然。云护山根藏小鲁,风携人语动诸天。放怀对客忘青白,随意传觞任圣贤。谁谓瓯闽甘远俗,他时物物待陶甄。

个侬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尽日风扉从自掩,无人筒钓是谁抛。城方四百墙阴直,江阔中心水脉坳。我亦好闲求老伴,莫嫌迁客且论交。

梅雨成霖味已甘,淋淳更久恐难堪。风雷几昼起平陆,星斗一宵移下潭。万畛针芒青曳曳,千山鳞羽绿毵毵。老夫晴雨不关念,心醉青编维日酣。

故旧书来访死生,时闻剥啄叩柴荆。自嗟不及东家老,至死无人识姓名。

何处无甘菊,何处无清泉。菊泉适相值,天地何尝偏。岂但为九日,可以逾百年。愿与潭下村,餐英汲潺湲。

昔日穷岗今竹溪,更生臣向复奚疑。此中安否渠能说,懒复作书聊寄诗。

胜日事幽寻,乘兴从所适。西风飘杖履,偶作洞霄客。穿云渡涧岗,扪萝转空碧。七人今何在,九销峰峦峦。黄冠喜我辈,倾怀论宿昔。汲泉煮山苗,异气穿几席。区区名利人,到此尘机息。

巧思潜窥造化儿,更依曲水凿方池。灵鳌上钓喧红粉,轻鹢浮觞趁彩旗。落涧寒声泉虢虢,弄花斜日影迟迟。分明作个山阴会,仍有当时幼妇辞。

龊龊当世士,所忧在饥寒。但见贱者悲,不闻贵者叹。大贤事业异,远抱非俗观。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酒肴虽日陈,感激宁为欢。秋阴欺白日,泥潦不少干。河堤决东郡,老弱随惊湍。天意固有属,谁能诘其端。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排云叫阊阖,披腹

极南极北游,东泛复西流。行匝中华地,魂销四海秋。题诗在琼府,附舶出青州。不遇一公子,弹琴吊古丘。

别愁复经雨,别泪还如霰。寄心海上云,千里常相见。

邯郸无策信冯亭,上党须贪泽起兵。赵括母言犹不听,当时谁肯计长平。

谷口岂其卿,胡然朝市争。远山长晚色,幽鸟乍春声。老觉人情薄,閒於世累轻。早红香可饭,何必又鱼羹。

四山如画不胜奇,朝暮烟云都是诗。楼上吟声穿碧落,天公罚我鬓成丝。

春潮暮落海门山,百艇齐飞牡蛎滩。分得鱼暇归野市,满江鸥鹭夕阳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