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调发引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
愁雾锁金扉。
蓬莱待得仙丹至,人世已成非。
龙轩天仗转西畿。
旌旆入云飞。
望陵宫女垂红泪,不见翠舆归。

作品评述

《平调发引》是王珪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
愁雾锁金扉。
蓬莱待得仙丹至,
人世已成非。
龙轩天仗转西畿。
旌旆入云飞。
望陵宫女垂红泪,
不见翠舆归。

诗意:
这首诗以玉宸朝晚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宫廷的景象。诗人用意象和意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忧愁。他描述了愁云密布的景象,暗示着宫廷的不安和动荡。蓬莱是神话中的仙境,诗人借用这个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期待,但也感叹现实世界已经变得非常不堪。诗中提到龙轩天仗转西畿,旌旆入云飞,形容了宫廷的盛况和繁忙,但也暗示了权力的变幻和人们的追逐。最后,诗人望着陵宫中的宫女,她们垂泪不已,翠舆也没有回来,这一情景表达了对宫廷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赏析:
《平调发引》通过描绘宫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将宫廷的荣耀与衰败、理想与现实相对照,给人以深思。诗人通过愁雾、蓬莱、龙轩等意象的运用,构建了一幅意境瑰丽而忧伤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宫廷的动荡和无常。诗的结尾,以陵宫宫女的形象,表达了对宫廷命运的担忧和对美好的追求,使整首诗达到了情感的高潮。通过对权力和命运的思考,诗人呈现了一种深沉的悲怆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展示了王珪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推荐

野馆空山里,林泉象外幽。淡云初霁雨,红叶早惊秋。路转山藏屋,桥危岸倚舟。直疑人境异,便欲问丹丘。

鹰扬不减少年时,墨作龙蛇纸上飞。应笑学书心力尽,临池写遍未裁衣。

王蕴山头多白云,白云深处药苗芬。威音王佛随时种,元始天尊下手耘。石女骑龙攀雨(左瓜右瓜),木人驾虎摘霜芸。不论贫富家家有,採得归来各一斤。

今朝二月二十,又是清明寒食。灵云不见桃华,争信曲中有直。是典耶,是真耶,多虚不如少实。

金门人访竹林人,云向蓬莱驻书轮。百越江山初作主,五湖图史未生尘。劝耕定带齐船雨,卷白应留燕榭春。论道频年有虚席,捕风一声好收身。

船篷推起不教低,为放山光水色归。客子离家已三日,赭亭山下欲斜晖。

行路伤徂岁,思家伫远情。云迷五尺道,春动九江城。耆旧无元亮,交游得仲卿。尊前见芳草,已似唤愁生。

桐乡留语葬,铭路在生悲。

三年皆一闰,此闰胜常时。莫怪花开晚,都缘春尽迟。节分炎气近,律应蕙风移。梦得成胡蝶,芳菲幸不遗。

瑑冰铸雪,赋神情天壤,无伦香泽。月女霜娥,直是有如许,清明姿色。细玉钗梁,温琼环佩,语好新音发。相逢一笑,桂宫连夜寒彻。应是第一瑶台,水晶宫殿里,飞升仙列。小谪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醉里归来,魂清骨醒,乍向层城别。晓风吹袂,冷香犹带残月。

半年留醉待花开,晓去迎春夜始回。风暖慢行寻曲水,天晴远望立高台。亦知无处将诗请,唯得终朝把酒催。今日柳条全弄色,游人相伴看春来。

捏目华中影现身,有为皆妄懒方真。已甘搰搰勤为圃,休向滔滔苦问津。书至五千空拄腹,钱非十万不通神。君看汗简沉碑者,随水随风几窖尘!

初来淮阳春已晚,下里数楹聊寝饭。此邦花时人若狂,我初税驾游独懒。任王二君真解事,来致两盘红紫烂。天姝国艳照蔀屋,持供佛像安敢慢。江湖逢春岂无花,格顽色贱皆可拣。誓观中州燕赵态,一洗千里穷荒眼。风波历尽还故郡,此愿谁知辄先满。那知中夕忽凛烈,卧拥牛衣眠失旦。

南馆城阴阔,东湖水气多。直须台上看,始奈月明何。

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

曾到家山里许看,星河濯月霁天寒。个时失却娘生口,始信从来鼻孔宽。

笛唤春风起。向湖边、腊前折柳,问君何意。孤负梅花立晴昼,一舸凄凉雪底,但小阁、琴棋而已。佳客清明留不住,为匡庐、只在家窗里。湓浦去,两程耳。草堂旧日谈经地。更从容、南山北水,庚楼重倚。万卷心胸几千古,仰首骎骎紫气。正江上、风寒如此。且趁霜天鲈鱼好,把貂裘、

自家无好况。

一种分符命最优,翠微深处是洋州。白云绕座疑山相,红旆随行表郡侯。禅定僧疑陪静话,音声鸟称伴閒游。更输属邑钱希圣,四季花前共倡酬。

手种梅花三四株。要看冰霜照清臞。朝来几朵茅檐下,竹外江头恐不如。凝玉面,吐香须。莫嫌孤瘦渐丰余。化工不肯辜人意,做底欢娱报答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