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少卿赴召十首

四海倾瞻调鼎手,朝廷侧席待伊周。
江城父老休遮道,可是星车肯少留。

作品评述

《送张少卿赴召十首》是宋代诗人李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四海倾瞻调鼎手,
朝廷侧席待伊周。
江城父老休遮道,
可是星车肯少留。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张少卿的送别之情。诗人以张少卿为中心,描绘了他的威望和地位。四海的人们都向他倾慕,他是当朝皇帝的亲信,被邀请坐在皇帝的侧席。诗人希望张少卿能够早日赴任,不要耽搁时间。他称赞张少卿的重要性,认为他是政治局势的关键人物。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张少卿的敬佩和送别之情。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通过描绘张少卿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受人景仰的形象,展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四海倾瞻调鼎手"一句,表达了张少卿受到众人景仰的程度,形象地比喻他的地位犹如调鼎之手,引发众人的瞩目和敬仰。"朝廷侧席待伊周"一句,则展现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得到皇帝的亲近和赏识,坐在皇帝的侧边。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的期望,希望张少卿能够早日赴任,不要耽搁时间。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张少卿的形象和他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希望。

该诗词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突出描绘了张少卿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受人景仰的形象,展示了宋代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价值观。同时,诗人对张少卿的送别之情也透露出他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对官员的期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浓厚的情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对忠诚官员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年年长是怕春深,每到春深病不任。伤酒情怀因小会,养花天气为轻阴。岁华易革向来事,节物难回老去心。唯有前轩堪静坐,临风想望旧知音。

浴凤池边星斗光,宴余香满上书囊。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蓬窗日正中。

过节何其窘,治家乃尔难。谷生舂苦碎,薪贵灶嫌宽。病体危狼狈,时情畏触蛮。拥衾闻客至,强整旧衣冠。

洛浦残芳尽,来寻关塞春。青林横石阁,翠壁涌金人。涧草薰衣晚,松风落面新。愁驱向城骑,还踏九衢尘。

牡丹新植旧来无,早起看花花更苏。晴翠满空天政晓,暖红烝雾汗成珠。绝怜嫩日偏催老,犹喜轻寒为给扶。来岁一株应百朵,只今紫筝绕根须。

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吹送。尽蜀鹃血啼烟树中,唤不回一场春梦。

只是从前疏拙身,而今结驷昔悬鹑。伯鸾老去无遗恨,触忆同操井臼人。

两字虽差远,花繁好作名。假饶千万偈,难状尔多情。

今主临前殿,惩奢爇异裘。忽看阳焰发,如睹吉光流。丽彩辞宸扆,馀香在御楼。火随馀烬灭,气逐远烟浮。素朴回风变,雕华逐志休。永垂恭俭德,千古揖皇猷。

南浦维舟访,东堂抵榻眠。後期犹指日,轻别遂终天。墨妙今初贵,诗名久己传。清风如未坠,诸子更翩翩。

凝阴禀粹,照临八埏。丽天垂象,继日代明。一气资始,四时运行。灵祗昭昭,备物讶诚。

去岁干戈险,今年蝗旱忧。关西归战马,海内卖耕牛。

云水孤藤,丛林老僧。澜翻口角,雪点眉棱。长春时节相联蕊,破夜光明自照灯。内无丝而系螘,外无糁而聚蝇。不起灭定,能应繁兴。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西垣草诏罢,南宫忆上才。月临兰殿出,凉自凤池来。松桂生丹禁,鸳鹭集云台。托身各有所,相望徒徘徊。

被甲阳云台。重云久未开。鸡鸣楚地尽。鹤唳秦军来。罗梁犹下礌。杨排久飞灰。出门车轴折。吾王不复回。

园莺啼已倦,树树陨香红。不是春相背,当由己自翁。

平日诗声不易班,联翩属我未应悭。得无纸贵咸阳市,当有人逢饭颗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