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

上元斋醮卷清风,暗使虔诚望圣功。
星彩动容光碧落,步虚声在半天中。

作品评述

《缘识》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描述了一场庄严祈福的仪式,以及参与者内心的虔诚和对神圣力量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上元斋醮"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人们在这个仪式上以虔诚的心态祈求神明的庇佑和祝福。清风吹拂,让整个仪式显得庄严肃穆。

作者通过"星彩动容光碧落"的描写,表达了参与者在仪式中感受到宇宙的神奇之处。星星闪烁的光芒和苍穹蔚蓝的色彩,使人们心驰神往,感叹自然的美妙。

诗中还提到"步虚声在半天中",这句话表达了参与者心灵的寄托和向往。步虚声指的是人们在仪式中的行走声,似乎在空中回荡。这种描写使人们感受到参与者对神圣力量的敬畏和崇拜,仿佛他们的祈祷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束缚。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仪式的场景和参与者的情感。通过对仪式的描写,诗人展示了人们对于神圣与宇宙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信仰的深深敬畏之情。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让读者感受到了仪式的庄严和参与者内心的虔诚。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推荐

脚力犹支一里閒,得闲便不记艰难。可人本色山林屋,避世珍羞芋栗盘。来往任教诗眼热,笑谈能化老身寒。感怀棠棣诗章在,试把丝桐檃括弹。

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锺,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一年鸿雁识来往,终日沐猴何去取。甥诗意慕两君闲,读书要在存心久。平生所谈性命奥,长弃不忧金石朽。我今颇习鹙子定,犹复晨朝怖头走。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羊邹凄岘首。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心灰同墨守。恐甥自是禹门鳞,未可潜逃

东南秋雨足,泽国水连天。日出数声雁,风高何处船。寒葅初获韭,野饷屡烹鲜。吾事无淹速,悠悠得醉眠。

星稀避月门,河白映天青。入夜蝉逾急,先秋叶自零。花枝栖露蝶,帘罅度风萤。欲唤邻翁坐,渔舟醉不醒。

梅花耐寒白如玉,干涉春风红更黄。若为司花示薄罚,到底不能磨灭香。香者梅之气,白者梅之质。以为香不香,鼻孔有通窒。我有天者在,一白自不易。古人重伐木,惟恐变颜色。大雅久不作,此道岂常息。诗翁言外意,不能磨灭白。

芳草青青古渡头,扁舟几日为诗留。心闲对境浑无竞,寂寂长江万里流。

洛阳相识尽名流,骑马游胜下马游。乘兴东西无不到,但逢表眼即淹留。

惜分频卜夜,此意我知公。古事多疑信,今人足异同。何年操棐几,三月坐春风。但记匆匆字,深题大带中。

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苍颜白发乌帽,风人古槐清。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余声。闻说并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箭水泠泠刻漏长。挥玉指,拂罗裳,为君一奏楚明光。

天皇攘袂敕神龙,雨我公田兆岁丰。几日淋漓侵暮角,数宵滂沛彻晨钟。细如春雾笼平野,猛似秋风击古松。门下十年耕稼者,坐来偏忆翠微峰。

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别来已隔千山翠。望断危楼斜日坠。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

郭公莓熟郭公语,谢豹花开谢豹啼。万斛愁消一樽酒,庄生物理底须齐。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薄游他日为寻梅,烂赏菁村十里开。冰影玲珑想仍旧,梦为庄蝶认香来。

龙德而隐,源流则长。宜乎亿祀,侑享弥昌。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永日消金鸭,暄风汎宝鸾。自从归意动,无复梦魂安。

风散古陂惊宿雁,月临荒戍起啼鸦。不堪吟断无人见,时复寒灯落一花。

石根云气暖,坐看紫芝生。诗酒共为乐,竹梧相与清。仙人同跨鹤,玉女对吹笙。过雨添凉思,停杯待月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